不负先生之期许者。」又因以勉之。(参《真西山集》。)

  黄先生辅

  黄辅,字□□,勉斋次子也。勉斋《与胡伯量书》曰:「辅年二十三,幸其静重,遣之趋受,望借一寺舍僧房近郡治者与之处,诲之以所当读之书」云。(参《勉斋文集》。)

  ◆勉斋门人

  文定何北山先生基(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

  何南坡先生□(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文元饶双峰先生鲁(别为《双峰学案》。)

  处士方连云先生暹

  方暹,字明甫,平江人也。师事李宏斋,以宏斋之命,学于勉斋。时以饶伯舆、张元简、赵师恕与先生称四子。勉斋《贻宏斋书》曰:「明甫远来,志气甚笃,殊可爱敬,知其源流有自也。老来只觉存养玩索,不可偏废。学者往往堕于一偏,是以无得。苟得明甫辈十人,布在四方,吾道其庶几矣。」又《与甘吉甫书》曰:「明甫于道理大端讲之甚明,而志气高尚,尤切于义利取舍之辨,向来朋友,未易出其右也。」先生极推伯舆,以为己所不及,而元简之言曰:「伯舆明理而远于事,明甫见事而中于理。」则先生在伯舆之上矣。淳佑中,湖南帅董槐、荆南帅孟珙并荐之,槐称其冰清玉洁,妙性命道德之原,珙称其脱去尘滓,游心高明之域,诏免文解一次。先生辞不受命。珙请如尹和靖例,加以处士之名,未报,而先生已卒。学者称为连云先生。先生言论宗旨不传,要当为勉斋门下第一。(修。)

  宝章张先生元简

  张元简,字敬父,清江人也,勉斋黄氏高弟。勉斋尝贻之书曰:「干归乡两年有余,阅友朋,无一可人意者。其可与言者,李随父、陈仪父耳。然李、陈亦天资醇耳,恐未必堪跌扑,故每与相识言,且烦于乡里寻一如张敬父者,则久而无对。非为谄也,实无第二人,得人之难如此。」先生初官县尉秩。其见于《鹤山集》中,称其知荆门军尝诛陈马奴;漫塘又尝荐之;李制使谓其足任监司之选,其后果官直宝章阁、权发遣鄂州沿江副制置使。(修。)

  漕帅赵先生师恕

  赵师恕,字季仁,□□人。为余姚令,行乡饮酒礼。勉斋称其「宦不达而忘其贫,今不合而志于古」。

  (梓材谨案:谢山《札记》云:「季仁其后贵于朝。考《鹤山师友雅言》,有曾答夔漕赵师恕之说,则先生固不止余姚令也。《儒林宗派》两列先生于朱子、勉斋之门。」)

  州判董介轩先生梦程(别为《介轩学案》。)

  隐君蔡先生念成(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刘先生子玠

  刘子玠,字君锡,长乐人,朱子门人砥之子。幼孤,育于外家。长从勉斋学,非贤士不交,非义理之书不读,尝戒其子弟曰:「行好事,做好人,足矣。幸求名利,非吾志也。」逊田数百亩与从子,以承母志。年四十八卒。

  尚书吴鹤林先生泳(别见《鹤山学案》。)

  忠肃吴先生昌裔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早孤,与兄泳师事黄勉斋,得程、张、朱子书,研绎不倦。登嘉定进士。调闽县尉,又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学,先生取诸经为之讲说,揭《白鹿洞规》,放潭州释奠仪,祀周、程五贤,士习丕变。荐知华阳。改眉州通判,着《苦言》十篇,以虑蜀后患。寻权汉州,力辩兴元帅赵彦吶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之议。未几,武仙果败,二州民叛。端平元年,召入,历军器、将作二簿,改吴益王府教授。转对,陈六事,言「天理未纯,天德未健,天命未敕,天工未亮,天职未治,天讨未公」。拜监察御史,与徐清叟、杜范并命,三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釆。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疏《凡挠政之害》,言皆激切。改大理少卿,人咸惜之。既而权工部侍郎参赞四川宣抚军事。得疾,除秘阁修撰,知嘉兴,辞,改赣州。寻以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迁浙东提刑,复知婺州。加集英殿修撰,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先生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兼习典章。尝辑至和至绍兴诸臣奏议本末,名《储鉴》,又会萃周、汉至宋蜀道得失兴师取财之所,名《蜀鉴》。有文集、奏议、《四书讲义》、《乡约口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行于世。(修。)

  侍郎黄先生师雍

  黄师雍,字子敬,闽清人。少从勉斋学。宝庆二年,举进士,调婺州教授,学正一以吕东莱为法。慕徐侨,欲见之,会其有召命,先生曰:「今不可往也。」徐闻而敬之。至阙,以其学行闻于政府,乔行简许以朝除。公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遂出之外县。累官礼部侍郎。先生简淡自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爱护名节,无媿师友云。

  乡贡黄先生振龙

  黄振龙,字仲玉,闽县人。得朱子端庄存养之说,默契于心,书之座隅。已从勉斋游,请所未悟,勉斋亟称之,谓其可与适道。以乡贡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