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艮斋学侣。)

  张淳

  (艮斋同调。)

  敖继公(忠甫续传。)  倪渊

  杨维桢  郑真(别见《深宁学案》。)

  赵孟俯(别见《双峰学案》。)

  艮斋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永嘉之学统远矣,其以程门袁氏之传为别派者,自艮斋薛文宪公始。艮斋之父学于武夷,而艮斋又自成一家,亦人门之盛也。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然观艮斋以参前倚衡言持敬,则大本未尝不整然,述《艮斋学案》。(梓材案:梨洲原本合下《止斋》为《永嘉学案》之二,自射山始别是卷为《艮斋学案》,下卷为《止斋学案》。)

  ◆袁氏门人(程、胡再传。)

  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父徽言。(梓材案:先生父为胡文定高弟。详见《武夷学案》。)先生年十七,辟为荆南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道洁溉。问道洁以义理之辨,道洁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道洁之学,自《六经》百氏,下至博弈小数、方术兵书,无所不通。先生得其所传,无不可措之用也。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卒,年四十。(云濠案:谢山《学案札记》:「先生着有《书古文训义》、《诗性情说》、《春秋经解指要》、《大学说》、《论语小学约说》、《伊洛礼书补亡》、《伊洛遗礼》、《通鉴约说》、《汉兵制》、《九州岛图志》、《武昌土俗编》,校雠《阴符》、《山海经》、《风后握奇经》。」)

  百家谨案:汝阴袁道洁溉问学于二程,又传《易》于薛翁。已侍薛于宣,器之,遂以其学授焉。季宣既得道洁之传,加以考订千载,凡夫礼乐兵农莫不该通委曲,真可施之实用。又得陈傅良继之,其徒益盛。此亦一时灿然学问之区也,然为考亭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

  艮斋浪语集

  夫道之不可迩,未遽以体用论。见之时措,体用宛若可识,卒之何者为体﹖何者为用﹖即以徒善徒法为体用之别,体用固如是邪﹖上形下形,曰道曰器,道无形舍,器将安适哉!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昧者离器于道,以为非道,遗之,非但不能知器,亦不知道矣。下学上达,惟天知之。知天而后可以得天之知,决非学异端遗形器者之求之见。礼仪威仪,待夫人而后行。且苟不至德,谁能知味﹖日用自知之谓,其切当矣乎!曾子日且三省其身,吾曹安可辄废检察。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古人事业,学不至此,恐至道之不凝。此事自得,则当深知,殆未可以言言之也。以同甫天资之高,检察之至,信如有见,必能自得诸心。如曰未然,则凡平日尚论古人,下观当世,举而措之于事者,无非小知謏闻之累,未可认以为实。第于事物之上,习于心无适莫,则将天理自见,持之以久,会当知之。《洪范》「无党无偏」,《大学》「不得其正」,真万病之针石,独无意于斯乎!(《答陈同甫书》。)

  (梓材谨案:梨洲所录《浪语集》六条,其第一条《与朱晦翁书》移入《安定学案》。)

  自《大学》之不明,其道散在天下,得其小者,往往自名一家,高者沦入虚无,下者凝滞于物,狂狷异俗,要非中庸,先王大经,遂皆指为无用,滔滔皆是,未易夺也。故须拔萃豪杰,超然远见,道揆法守,浑为一途,蒙养本根,源泉时出,使人心悦诚服,得之观感而化,乃可为耳。此事甚大,既非一日之积,又非尽智穷力所到,故圣人难言之。后世昧于诚明明诚之分,遂谓有不学而能者。彼天之道,何与于人之道﹖致曲未尽,何以能有诚哉!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之说,虽非圣人优之柔之使自求之之意,学者于此从事,思过半矣。颜氏之子,其过与怒,宁与人异﹖不可及处,正在不以怒迁,不以过贰一节。法守之事,此吾圣人所以异于二本者。空无之学,不可谓无所见,迄无所用,不知所谓不二者尔。未明道揆通于法守之务,要终为无用。洒埽应对进退,虽为威仪之一,古人以为道无本末者,其视任心而作,居然有闲。然云文、武之道,具在方策,其人存,其政举,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要须自得之也。学不至于「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竟亦何用﹖有如未办澡心藏密,莫若去故去智。古人读书百,其义自见,未易以浅近夺,信能反复涵泳,会当有得。得之大小,则系乎精诚所至。时文称于一经之内,有一言之悟,则《六经》之义粲然矣,不可以人废言也。(《与沈应先书》。)

  某窃尝喜《易》,读之将数百过,而弗知其际也。夫以先天之卦,见之三画,重《易》之象,系之六爻,天地之大,昆虫之细,与夫圣人之道,先王之治,君子小人之事,工师卜祝之流,幽而鬼神,远而造化,凡有可推之数,可形之象,可行之事,靡不备在此书。微若《书》不可言,亦求斯得之矣。《六经》之义,于《易》备焉。以为通(疑「动」字。)足以尽之,则太极之体,未尝动也。以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