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美人之号凡四十等,乱是以作。汉武帝数宴后宫,奏请多以宦官主之,乱是以作。不反其始,其乱不止。(《原乱》。)

  孔子为圣人之至,吏部为贤人之卓。孔子之《易》、《春秋》,自圣人来未有也。吏部《原道》、《原仁》、《原毁》、《行难》、《禹问》、《佛骨表》、《诤臣论》,自诸子以来未有也。呜呼,至矣!(《尊韩》。)

  道大坏,由一人存之。天下国家大乱,由一人扶之。古言「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是弃道而忘天下国家也。颠而不支,坐而视其颠,斯亦为不智者矣。曰「见可而进,量力而动」,其全身苟生者欤!(《救说》。)

  天地之治曰祸福,君之治曰刑赏,皆随其善恶而散布之。夫人不达天地君之治,硁硁焉守小慈,蹈小仁,不肯去一奸人,刑一有罪,皆曰「存阴德」,其大旨谓不杀一人,不伤一物,则天地神明之所佑也。且天地能覆载而不能明示祸福于人,树之以君,任其刑赏。人君能刑赏而不能亲行黜陟于下,任之以臣,佐其威权。违天地君,而曰「存阴德」,祸斯及矣。(《阴德》论。○以上黄氏补本。)

  附录

  守道为举子时,寓学于南都,其固穷苦学,世无比者。王渎闻其穷约,因会客,以盘餐遗之。石谢曰:「甘脆者,亦介之愿也。但日飨之则可,若止一餐,则明日无继。朝飨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介所以不敢当赐。」便以食还,王咨重之。(《倦游录》。)

  景佑二年,录五代及诸国后。时辟先生御史台主簿,,未至,论不当求诸伪国后,坐罢。欧阳文忠贻书责杜祁公曰:「主簿于台中非言事官。介足未履台门之阈,已用言事罢,可谓正直刚明,不畏避矣。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为御史也。介斥而他举,亦必择贤。贤者固好辩。如此,必得愚暗懦默者而止。」杜不能用。(史。)

  欧阳公志其墓曰: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之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孟轲矣!」

  《吕氏家塾记》曰:天圣以来,穆伯长、尹师鲁、苏子美、欧阳永叔始创为古文,以变西昆体,学者翕然从之。其有为杨、刘体者,守道尤嫉之,以为孔门之大害,作《怪说》三篇以排佛、老及杨亿。于是新进后学,不敢为杨、刘体,亦不敢谈佛、老。

  杜默曰:夏英公因《庆历诗》之斥己,恨先生刺骨。因先生有奏记富文忠公,责以行伊、周之事,欲因是以倾文忠及范文正等,乃使女奴阴习先生成书,改伊 、周为伊、霍,又伪作先生为富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富、范大惧,适闻契丹伐夏,遂请行边。既得命,过郑州,见吕公夷简。吕公问何事遽出,范对以经略两路,事毕即还。吕曰:「君此行正蹈危机,岂得复入﹖若欲经制西事,莫若在朝为便。」范公愕然。八月,以富公为河北宣抚使。富、范既去朝,攻者益急,帝心不能无疑矣。先生亦不自安,乃请外,得濮州通判。

  李端叔《姑溪集》曰:初,夏竦在枢府,深怨石介之讥己,必欲报之。滁州狂人孔直温谋反伏诛,搜其家,得石介书。时介已死,竦为宣徽南院使,言介诈死,乃富弼遣介结契丹起兵,期以一路兵为内应,请发介棺验之。诏下兖州。时知兖者为杜衍,语僚属,莫敢答。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提刑吕居简亦言无故发棺,何以示后,具状上之,始获免。

  孙氏《鸿庆居士集》曰:夏竦既谗先生于仁宗,谓介不死,北走契丹。幸吕居简为京东转运使,具状保于中使,仁宗始悟竦之谮。及竦之死,仁宗将往浇奠,吴奎言于帝曰:「夏竦多诈,今亦死矣。」仁宗怃然。至其家,浇奠毕,踌躇久之,命大阉去竦面幕而视之。世谓剖棺之与去面幕,其为人主之疑,一也。亦所谓「报应」者邪﹖(以上洲原本。)

  叶水心《习学记言》曰:救时莫如养力,辨道莫如平气。石介以其忿嫉不忍之意,发于褊荡太过之词,激犹可与为善者之心,坚已陷于邪者之敌,群而攻之,故回挽无毫发,而伤败积丘陵。哀哉!然自学者言之,则见善明,立志果,殉道重,视身轻,自谓《大过》上六当其任,则其节有足取也。(补。○梓材案:谢山《学案札记》残句有「攻过不如养德」六字,未知何人之说,与水心此条首二语相类,姑附识于此。)

  谢山《读徂徕集》曰:徂徕先生严气正性,允为泰山第一高座,独其析理有未精者。其论学统,则曰「不作符命,自投于阁」以美杨雄,而不难改窜《汉书》之言以讳其丑。其论治统,则曰「五代大坏,瀛王救之」以美冯道,而竟忘其「长乐老人」之谬。夫欲崇节谊而乃有取于斯二人者,「一言以为不知」,其斯之谓与!

  忠烈文先生彦博(附师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