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愿捐己资重修府志,具见急公慕义,深为可嘉。仰即延请文学淹贯之儒,总理其事;并即遴委妥员,分任校辑。务期文献可征,以垂一郡典章之盛。仍于事竣之日,先行送阅,以便撰序简端。并候督、抚两院暨学院、臬司、台道批示,缴』。又蒙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张批:『郡乘久阙,自宜增修;绅士急公,深堪嘉尚!既据通详,仰候督、抚两院暨两察院、学院、藩司、巡道批示,缴』。
重修姓氏

  总裁:总督闽浙部院镇国将军宗室德沛、署闽浙总督部院镇闽将军策楞、巡抚福建都察院王恕、巡视台湾监察御史舒辂、巡视台湾监察御史书山、巡视台湾提督学政监察御史杨二酉、巡视台湾提督学政监察御史张湄。

  协裁:福建布政使司乔学尹、福建布政使司张嗣昌、福建按察使司王丕烈。

  纂辑:分巡台湾道按察使司副使刘良璧、台湾府知府钱洙、台湾府知府范昌治。

  协辑:台湾府海防同知郝霔、台湾府淡水同知戴大冕、署澎湖通判胡格、台湾县知县杨允玺、凤山县知县程芳、诸罗县知县何衢、彰化县知县费应豫。

  同辑:台湾府学教授薛士中、台湾县学教谕徐弘祚、凤山县学教谕周元、诸罗县学教谕陈振甲、彰化县学教谕邹熊。

  分辑:乙卯科举人陈邦杰、戊午科举人陈辉、恩贡生张从政、拔贡生黄佺、岁贡生范学洙。

  校对:台湾府学训导杨友竹、台湾府经历朱士显。

  监刻:贡生施士安、生员翁昌龄。
凡例

  一、台自入版图,吁谟辰告,远颁海外;声教之敷,于斯为盛。兹编汇弁于首,奉诏谕为一册,俾开卷者如亲典谟、如觌天颜,以昭一道同风之治。

  一、旧志「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界」,统归「封域」。兹各区其类而以「形胜」附之,使阅者了然为海表中华,得悉方舆之盛焉。

  一、「城池」、「官署」、「学校」,旧入「规制」。兹别辑「城池」为一编,重金汤也。凡有关利济、资保障者,悉附及之,以见苞桑之计。

  一、「风俗」关乎治化,故语焉务详。附「物产」而并及「气候」者,以数十年来阴阳调燮、百物咸亨,渐与中土无异;于此悟圣化转移之权,有天人协应之理。

  一、台初「赋役」未备,今则租庸日盛矣。唯则例与内地稍异,宜详辨之。并言「恤政」者,以海表穷黎获沐皇恩,以见翔洽之意。

  一、「典礼」、「兵制」,前志俱未详。兹集礼文、礼器及乐章,悉本「会典」内厘定成式,骎骎乎祀事孔明矣。若增设兵防,允称海东重镇;别为一编,见武卫之盛焉。

  一、学校,所以培养风教。台虽岛域,学则因地异名,视内郡有加;书院之设,尤属旷典。若夫校士、临民,义无偏重,斯「公署」立焉;宜各列为一编。

  一、台属海疆要地,官制故随时屡易。而「名宦」一册,苟非其人,不敢滥予庙食,为官方羞。至云「宦绩」方新,且欲崇畏垒,以俟来者。

  一、台初学校未兴,故旧志以「选举」附「人物」之后。今别为一编,重科名也。若夫禀地灵而为人秀称三不朽,岂易言哉!间有取者,亦善善从长尔。

  一、台地前为夷岛,本无奇胜;故「古迹」一篇,仅存其名。若「灾异」、「丛谈」,亦以示戒鉴、资掌故也。因博采之,以备参考。

  一、旧志「艺文」颇繁,今稍为厘订,择其恺切详明有关政教、风土者录之,以资考镜,亦佐志乘所不逮焉。

  一、是编凡二十卷,余依类附入。其体仿自省通志而略为变通,视之旧志,差信足征矣。至夫引用书目,必详姓氏于简端,亦示不掩人善之义云尔。

卷首

  圣谟

  御制卧碑文

  圣祖仁皇帝上谕十六条(康熙十八年)

  赐靖海将军侯施琅(康熙二十二年)

  谕封靖海侯施琅并加恩官员兵丁(康熙二十二年)

  御书圣庙匾额(康熙二十四年)

  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序赞(康熙二十五年)

  御制颜子赞(康熙二十八年)

  曾子赞

  子思子赞

  孟子赞

  赐靖海将军施琅碑文(康熙三十七年)

  御制训饬士子文(康熙四十一年)

  谕表章朱子(康熙五十一年)

  谕报增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二年)

  御制周易折中序(康熙五十四年)

  御制性理精义序(康熙五十六年)

  御制春秋传说汇纂序(康熙六十年)

  谕恤老(雍正元年)

  谕旌表(雍正元年)

  谕立忠孝节义祠(雍正元年)

  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