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其人。夷考福郡旧志,水利犁然。今求之各境,多湮塞不可得,然存而不忍佚。诚以济水虽枯,九河故道虽失,汲古之士犹乐道之。况在封域以内乎?惜乎不及与晋严高、宋蔡襄经理于其间也。抑犹有待也。志水利。
  万历《府志》:“郡之水资以溉田。通潮于江河者,曰溪,曰港,曰浦。潴而大者,曰湖;小者,曰塘,曰池。壅而积之,曰陂,曰坝,曰堰。防而障之,曰堤,曰坝,曰埭。山泉之注,曰坑。引泉而通之,曰沟,曰渠,曰圳。凿石刳木引泉,曰槽。旱涝以时启闭,曰闸。凿泉以资汲饮,曰井。”
    江
  马头江
  在郡城东南。隶闽县。通大海,受海潮汐,达于河,达于溪,达于浦。三百里达于马渎江。详见《川》。
  马渎江
  在郡城西北。隶侯官。受延、建、汀、邵诸溪之水,分为二:自北而东者,循岊山南至于洪山,又东南至于鼓山,会于马头江;自南而东者,循洪塘南至于仙崎,又东至于螺洲,过西峡会于马头江。入于海。详见《川》。
  按:二江,天地自然之利也。马渎纳四郡之水,入于海,势如建瓴。海潮逆上,相拒而势敌,江遂反流以四达,故江亦有潮。其水味特淡,可资灌溉。闽县在东南,滨江,凿渠引之,田皆膏腴。侯官唯西南二隅受江之利而已。
    城内河
  《三山志》:“城东南地势卑,潮上大江,自南台东北入河口津,经通仙门、美化门之东至临河务,入南钅巢港。水门。北通德政桥至去思桥,即澳桥。北出钅巢港,散入东湖。自德政桥之西南至河西桥以西。置闸,旧名清水堰。嘉祐二年,蔡襄开河有记。自清水堰口至兼济门桥,南岸百五丈九尺五寸,北岸百五丈七尺,泥面三丈六尺,底二丈四尺,深三尺。兼济门至利涉门桥,南岸百七十六丈,北岸加一丈六尺,泥面三丈三尺,底二丈二尺,深四尺。利涉门至清远门桥,南岸百四丈一尺,北岸加八尺,泥面三丈三尺,底二丈二尺,深三尺。清远门至发苗桥,南岸四百八十一又六尺,北岸四百六十八丈三尺,泥面三丈,底二尺,深六尺。发苗桥至清泰门桥,南岸四十八丈五尺五寸,北岸四十二丈六尺,泥面二丈,底一丈四尺,深六尺。清泰门至后河口,开元寺前小石桥,南岸九十二丈九尺五寸,北岸百八十九丈二尺,泥面二丈,底减六尺,深五尺。小石桥至经院前桥,十八丈八尺,泥面三丈,底二丈,深五尺。经院桥至南禅寺斗门桥,南岸百七十六丈二尺五寸,北岸百八十七丈七尺,泥面三丈,深四尺。发苗桥至乐输门桥,百六丈五尺五寸,泥面二丈,底丈有四尺,深六尺。乐输门至鹿顶门墙,九十八丈四尺,泥面二丈,底丈有四尺,深六尺。清泰门至宜兴门桥,东岸九十五丈八尺,西岸加五寸,泥面丈有五尺,底丈深六尺。宜兴门至州衙墙,七十八丈,泥面丈有五尺,底丈深六尺。小石桥至定安门,六十三丈六尺,泥面八尺,底六尺,深六尺。定安门至东康门桥百丈六尺,泥面丈有五尺,底减三尺,深六尺。”
  龙须河
  万历《府志》:“一自谯楼左畔屯田道,西经开元寺前剃刀桥入河;一自谯楼右畔登云坊边,经大中寺边入河。”
  水 关
  万历《府志》:“水步门,曰南水关;汤门,曰东水关;西门,曰西水关;北门,曰北水关。西南二关引潮入河,通舟楫。东北二关纳诸山之水以入河。”
    城外河
  《三山志》:“通仙门西分为三:一自通仙门之南,入通仙桥,西行经洗马桥,别分一支南横通韭菜桥。又东西分为两支而南,名玉箸水。西会于夹城壕之西南隅;一自美化门之西,入教场,南过宁越门外九仙桥,西逾宿猿洞趾,过西门迎仙桥,乃北通西湖,至遗爱门池桥;一自通仙门之东,北行至临河务水门,分支壕绕外城,而北过行春门外乐游桥,又绕而西至汤井门,接去思桥河尾。”
    闽县东南
  《三山志》:“嘉祐二年,蔡密学襄命三县疏导渠浦,权闽县朱定开淘负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一万一千九百七十六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百余顷。”
  崇贤里
  康山浦九百五十丈。
   钅巢港边浦七十丈。
  石浦桥浦百六十丈。
  西石浦小桥四百丈。
  后王浦七十丈。
  后 浦六百七十丈。
  汤门外浦七十丈。
  茶焙浦三百十一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
  石浦南浦八十丈,深四尺五寸三分,阔一丈五尺八寸。
  官河北头小浦九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南头小浦二十丈,阔五尺,深二尺五寸。
  税务前浦一百三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易俗里
  石浦桥浦接崇贤里界至台头八百二十丈,深六尺。
  石浦桥里第一小港至牛路二百三十丈,深六尺。
  第二小港七十三丈,深五尺五寸。
  无量寿院前第三港浦四百三丈,深六尺。
  第四小港至岳前四十丈,深五尺五寸。
  宝月院前浦三百十丈,深五尺五寸。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