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所守哉庸书此俾刻之城隅以告诸执事
  游西山记          李东阳
 西山自太行聨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郡城中
 受其朝灵秀之所屹为层峰汇为西湖湖方十余
 里有山趾其涯曰瓮山其寺曰圆静寺左田右湖近
 山之境于是始胜又三里为功徳寺洪波衍其东幽
 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乃有玉泉出于山喷
 薄搏激散为溪池池上有亭宣庙巡幸所驻跸处也
 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一窍深黒
 投之石有水声数步不可下竟莫有穷之者又二十
 里为香山楼宇台殿与石髙下其絶顶胜瓮山其泉
 胜玉泉又二十里为平坡寺俗所谓大小青龙居之
 逈絶孤僻其胜始极而山之大观备矣成化庚寅四
 月之望刑部郎中陆君孟昭与客游之辰至功徳寺

 南至于玉泉又南至于华严又西南至于香山坐而
 乐之曰美哉山乎而不得在西湖之旁造物者亦有
 遗技乎或曰其特靳于是或曰物固然耳造物者何
 容心哉因相与大笑望平坡逺弗至乃循故道归过
 瓮山登之孟昭曰惟西山实胜都邑不可阙好事者
 之迹然官有守士有习不得岩探窟到于旬月之顷
 取适而止无留心于兹盖有合于弛张之义者不可
 以不记
  门侯水利记         李东阳
 泄地利之藏以补天功之不足者事之难也捐一朝
 之劳以为万世之佚图者功之大也故禹功与乾坤
 而俱垂姬泽与沟遂而偕流末代茍简莫克与此间
 有循良之吏师古圣人之意则亦随其惠之所及而
 起斯民之跂慕或庙而祀之或指而姓之各与其所
 修创相终始若白公之于泾召信臣之于南阳苏子
 瞻之于杭是也后世有克任其难而大是图者虽未



 可即与于圣贤之事而一时民心之所归亦独非君
 子之所嘉与而乐为后世劝者乎顺徳府有百泉河
 自邢台东注南和之河头郭村旧有石桥水门止二
 劵水汹难于容受岁一奔溃怒气喷风泛滥有声及
 或为患且能激沙淤民田多所垫溺又有故渠士民
 所仰以溉沃者苦山水涨日就湮塞吏其地者率相
 习以为难至置不问成化丁未宣府门侯徃莅南和
 县事信孚政通百隠皆达爰曳石鸠工増广其桥为
 三水门以杀水势而又筑堤以豫捍之继疏六渠以
 灌田用是旱备涝攘天时不能为之灾利兴害除地
 灵不能秘其寳声随事彰泽以功流在上者以为能
 欲夺治他邑而邑民不忍侯之去已也相率留之既
 得请且度小邑之不能乆留一日或去无以嗣其
 功也于是耆老范英辈候于道奉书求予记且言侯
 之振颓起弊类此者若干条其大者则建郭门桥而
 构楼其上夺所占牧马场三百余顷以赡贫民之补

 马者余皆息盗止讼之实惠要之侯今之良有司也
 不然则簿书期亦足以塞责而何汲汲焉犯此难
 且大者之为慊邪予故乐为之书以告世之怠吏若
 其民之徳侯果如召父之云而所称述必欲如白渠
 苏堤然者则有此渠与桥堤在至于役之岁月工之
 名数桥堤与渠之丈尺及费所自出则虚左方以俟
 民之自书庶得其详且实俾后之记河渠者有所考
 云
  抚寜县城记         彭 时
 距京师之东五百余里有府曰永平自东八十里有
 县曰抚寜是为永平属邑盖其地在汉隶右北平郡
 汉以后率多荒废至金大定末升新安镇为抚宁县
 抚寜之名始于此元初抚寜与昌黎邻地或并或析
 最后乃并置焉国朝因之洪武十一年知县娄大方
 以避寇故请迁治于兎耳山之阳永乐中复即旧治
 置抚寜卫而卫与县相去十里许皆未有城居者凛



 焉惟外患是惧时提督左都御史李公秉巡抚右佥
 都御史阎公本乃具疏请城卫并复县治学校于一
 城于是镇守右少监龚公荣总兵官东寜伯焦公寿
 相与赋材鸠工命永平府同知刘遂抚寜卫百戸郝
 铭督率军民分工筑砌始成化三年三月一日越明
 年五月告成周围一千一百五十六丈髙一丈有九
 尺其上为垜口一千八百七十其东西南北辟门以
 通徃来县治学校并列于内同知刘遂指挥毛绶具
 事本末致书兵部左侍郎昌黎张公文质托以求予
 记予惟天下郡邑有僻有要恒因时势为轻重抚寜
 之地在唐宋以前僻居东北未之重也迨永乐肇建
 北京为畿内要地盖其北密迩边徼东控扼山海为
 辽阳襟喉其要且重如此故军卫置焉所以安民也
 而县与卫异治非因循之过与兹当承平百年之乆
 所宜思患而预防阎公于是首倡请城之举而龚焦
 二公乃能谐谋经营以成厥事可谓得大易设险守

 国之义矣虽然险可设也不可恃也继今军凭城以
 为固民资军以为安拱翼京师将有赖焉司军民之
 政者尚思和辑其心使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