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香泉
去息井,又历上数百步,至玉板台。下有井大竹间,曰净香泉。意取杜少陵“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之句。
太白泉
在佛宫西,香积厨前。云古道师栖石室中,有翁皓髯至前,长揖曰:“吾椒金李也,愿效瓶钵之供。”跃去百步,忽不见。师杖锡卓之,泉涌出。椒,山颠也;金,西方之气。意为太白之精所舍也。遂甃为井,曰太白泉。
长庚池
佛宫外,历上数十步,过岩之西亦数卜步有池,水四时不涸,味与太白泉不殊。僧云:“波脉相通,乃法融时所有者。”传名长庚,岂亦太白之意欤!近复深浚丈余,周匝甃石,有磴,下可汲。
志台甃第四
息台
自山之北麓入径,皆石甃,而上约一里,平旷,因山为台,蹑者至此必息,即息泉亭之上也。
小憩台
由息台又历上数百步,少平,因增广方丈为台,布坐石,而蹑者得以少憩。牛头山之浮屠佛宫掩映树间,亦可坐玩也。
玉板台
自憩台缘径又数百步,逶迤而上,一巨台,台下环以大竹因名玉板。
大观台
从大竹傍少西,纵步而上,入石门,台广数丈,缭以短垣。下瞰数仞群峰,平临万木。俯视池之显敞,无逾于此。大观堂之前陛也。
瞰云台
自入佛宫,凡三历石级,至方丈。又延蔓而上,台甃不可记。至拱北峰下,有石削起平广,曰瞰云台。
澄江台
岩之两有微径,缘崖数十步,至此平旷,长江远瞰如练。
芸台
岩之下一微径至台,仅容席,傍多芸草。
菩提台
芸台下,草莽中向西一高丘,旁有菩提树一株。
待月台
佛宫之东岭有石台曰待月。东望旷迥,月自下起,苍凉景
色尽于此矣。
补衲台
下待月台数步,有石围数丈,敻起,面甚平,四隅如劈判者,具存可异,曰补衲。云亦法融补衣处也。
志宫宇第五
佛宫
入山麓微径,有石额曰“出尘胜境”。乃缘崖而上,约三四里,至佛宫。盖山之半处也。规制仅辟一山门,朱其垣,北向。山门内之左右,建楼二,置钟鼓。中石甃数级,上有天王殿四楹。殿之后有大悲殿,皆不甚崇广。然盖覆盘据,甚得构山之宜。殿后又历上有亭,置修建之碑,大宗伯李公本所撰文,纪岁为成化丙午也。
僧居
殿之右有堂曰选佛场,岁有僧禅定于此。殿之左曰香积厨,诸僧会食处。殿之后,石级数仞,上有堂曰白云,方丈栏槛,出殿之上,僧领寺者居之。东有堂一区,曰东退居,盖方丈之别院也。方丈之左右各十数楹,以栖众僧,屋皆负山。右庐之前若干间,以储僧粟。
翠微房
出方丈上,长廊短槛,制极古雅,亦僧庐也。
宿星房
又出翠微之上,其制略同。
六观亭
宿星房西数步,有亭六角,名六观。盖取释氏“如梦幻泡影,露电如是观”之说也。
芙蓉阁
亭之西,芙蓉峰之下,石谽谺悬出处,嵌一阁,因石之高下,为栋之长短。梯亦借石之纡转处,补甃而上,规制极巧丽。云一游方僧手治者。都库部《游山记》谓山之最佳处即此。
大观堂
大观台处堂启数楹,重栊复槛,备幽寂显敞之妙。大夫士观游者,多宿此。
息息所
息台处有堂曰息息所,以登者至此必息。金陵旧有劳劳亭,而此曰息息所,盖不惟欲其息力也。堂后有小室,室旁有湢所茶厨,皆以供游人者。僧德通尝闭关于此。延爽轩
在方丈之西。
耸翠亭
在拱北峰上,群峰耸出,地之绝佳处也。银台冯公命此名,大书为额。大宗伯乔公题“白岩到此”小篆四字,纸为云气蒸湿,又为大风揭之,今额已不存矣。
归云亭
入岩而东出数步,至亭。其制极宏丽,树石掩映可爱,上有白岩公篆额。
中峰庵
中峰下,前后数十间,僧古潭构以自居者。极幽寂。每自牛头山来游花岩者,必经此少息。林木深翳,亦有不知者。志卉木第六
松桧
山麓至佛宫,松桧数万株,杂树交植不可纪,盖自建寺时所植者。
大竹
凡数百竿,环植于玉板台下。大者可拱,笋胜常味。
菩提树
在菩提台下,树高丈余,有子结于叶上,悬丝寸余,大如桐子。贯其中,可为计数珠。
山栗
遍山皆有之。秋来登眺,僧旋取供客,更助野况。

山坡间甚多,春来苗特出,其端如拳,色微紫,可茹。冬取根,捣以水,沃之,其滓成粉;熟之,柔韧细滑。比菉豆粉风味为胜,大略似莼羹也。僧能自为之。
优昙叶
山有草,叶如柿,黛色。每叶上一英数出,如茉莉然。其色与叶不殊,颇奇异。好事者尝求得之,亦有不能得者。僧益神其说,云即优昙别种。
芸草
茎丛生如邪蒿而香,秋来细叶多粉如艾。贮之衣箧书笥间,可辟蠹。古称芸香,即此。芸台傍多生之。
鼠刺
山有草长二三尺,劲干多叶,色光净而方棱有刺,若皂荚然。亦可观也。
志异蓄第七
佛齿
有齿长三寸,径寸之七,方而棱,色微碧。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