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花岩志》


距都城南三十里,有崇丘茂林,曰献花岩者,唐融法师观心处也。与祖堂、天阙绮错而居,登临之美,为一方最。嘉靖中,内翰石亭陈公,游而乐之,揽笔为志,流播于时。去之二十载,余读书其地,问之岩僧,已无知者。意尝念之。万历壬寅,闲步西园,沈君生予示公墨本,手迹若新。同游者相顾愕眙,得未曾有。于是欧阳惟玉请校刻之,而属余为序。夫公以雄词奥学,领袖玉堂。其进于朝也,掌帝制,润国猷,卓尔以冠群哲;其游于斯也,畅天机,栖颢气,倚然而遗万物。风华文采,照耀林壑。凡有识者,畴不慕之。矧是志也,轶谢客之山居,同杨街之寺记,使禅诵者知托,游瞩者忘归。固僧寮之名绩,旧都之胜事也,传其可后。是岁秋仲,余与公孙延之、吴肃卿、陈荩卿、惟玉兄弟惟礼惟功、叶循甫七人,憩兹精蓝,迨于信宿。下上岩谷,消摇亭馆。陟高冈,俯长江。群峰积翠以回合,枫叶流丹而映发。莫不怀昔贤之高蹈,抚遗遍而太息。乃相与剔藓扪萝,摩挲碑版,取岩中赋咏,裒而录之,并系卷末。嗟乎!内翰作之,惟玉述之。一则品题山川宗庙之琳琅,一则激扬材美东南之竹箭,后之考者,其在斯言。
癸卯夏京兆焦竑弱侯书。
自序
金陵诸山在北者皆石,负大江,蟠踞都邑,崖壁峻削,高数十仞,阸阝区关阻,莫之可越。西为城闉之限,而石者亦多,故隋置石头城。自北以东,钟山为都邑之镇。青龙黄鹿延亘于秣陵淳化者,土石相半。城南山多子石,去十里外皆土,不甚高。惟牛头山去城三十里,石居土之十七,僻奥而郁秀,两峰角立,望之若牛头然。上有浮图佛宫。释氏书云“江左牛头”是也。山之南五里,有峰起相埒,自麓至颠,皆碧石被藓,藤树杂糅,与石相生。崖之半一石窟,曰献花岩。释氏书谓唐释师法融居此,雪中有奇花,又有鸟衔花之异,岩因以名。而山亦以岩显。故金陵称丛林必曰牛首、献花岩、祖堂,而地实相连。旧刹惟牛头幽栖寺,即今弘觉寺。此岩惟僧庵耳。
皇明成化间,山东僧古道师至岩下,坚坐不动数年。黔国之宰何公,饭僧于祖堂之山,北望云气被彩,陟冈而北,气自岩出。何公愕然。步至岩,见古道危坐,问之不答,而貌又古,益怪异之。是年即捐金为佛宫,别治堂与之居。请敕赐寺额曰花岩。古道化去,弟子再传者曰德达,善弘教,受祠部札子,领之逾年。寻山之踪,穷水之源,芟辟灌莽,夷衍埼砠,因高为台,缘曲为梯,悬虚以为楼阁,挹旷以为轩槛,凡幽潜秘匿之所,始毕张大,榜之于木,刊之于石,何公之志,至此益广。由是献花岩之名,大盛于牛头山。予览而奇之。四年,与诸大夫五宿山旁,陟历甚遍,考索弥详。因志其山石、岩洞、水泉、台甃、宫宇、卉木、异蓄各一章,具载于篇,题咏诸诗,别附于后卷云。
志山石第一
花岩山

《大藏经》云:山高千四百余尺,围四十里余三十步,盖岩之大山也。山多奇石,峻为起峰。每登望至穷,纡回复有高处,至颠有土平丈,数石如布席可坐。江山四望,可数百里。南瞰姑熟、宣、歙,西俯大江,自浦口循三山至于天门、牛渚,映带远近;东自天印、绛岩诸山,至于三茅,起伏绵亘,犹聚米然;北望都城宫阙,若画采地上,历历在目。惟江北诸山,于钟山之外,隐隐数峰而已。予尝登牛头巅望之,莫有及焉。
芙蓉蜂
在岩之东,上数丈,巨石嵕聚,若芙蓉然。
拱北峰
芙蓉峰之上,又百步有石,巃嵸矗立,北拱都邑,因名。亦以牛头山形势相背,此特表出之耳。
天盘岭
岩之东界有岭,即山之右隅,曰天盘。或谓其高岩盘空,故名。盖祖堂北来之支脉也。
西风岭
岩之西界有岭,山之左隅也。横瞰大江,北面牛头,南俯祖堂,虽于大山之高峻莫及,而夷旷过之。
中峰
西岭之西而南,缘崖二里许,有僧庐于峰下。又南向,冈垄起伏,蜿蜒微径约三里,至牛头山中峰。盖两山之中也。
志岩洞第二献花岩
佛宫之西,去山岭甚迩,有石窟如室。入深丈余,广寻,上石穹窿,下平土无石。《神僧传》云:唐贞观十七年,法融来修戒定。二十一年,岩下讲《法华经》时,素雪满阶,获奇花二茎,状如芙蓉,灿同金色。《大藏经》云:又有百鸟衔花翔集,即此岩也。岩之外有石额,题“献花岩”三字,盖近时人立者。
伏虎洞
岩之东,上芙蓉峰,下有石窟。比岩差小。亦云法融谈经处,尝有二虎伺于门。
神蛇洞
岩之西,自径而降,草莽蒙翳,中一石穴,深不可测。常有蛇出,长丈余,目如星火。相传亦法融时之驯蛇也。
象鼻洞
在神蛇洞之下。石穴如象鼻相贯。
志水泉第三
八孟塘
山麓之北,泽广数十亩,有桥其上,以达山径,曰八孟塘。意昔有孟氏溉田者也。
龟冲
在塘之少东山坳间,有泉出达于溪。
查塘堰
在冲之下潴水处。
息泉
入山径,历上一里许,有井,其泉芳冽。登者每疲辄息于此,取饮之,因名息泉。有亭构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