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十四字所以形容泰山之峻,犹上句以浮云形容高。如但有「石壁窅窱」四字,则不足以见其峻矣。
 [三五]「所将卒攻下嬴、博」 按:《疏》省略过甚,不成句读。原文作「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句绝)攻下嬴、博。」若如《疏》则攻下嬴、博者为所将卒矣。
 [三六]「乃水道提纲云,董家河……即古柴汶」 按:《清一统志》百四十二柴汶条亦云:「按图表泰山东董家河南流入汶,即柴汶也。」
 [三七]「《寰宇记》……其溪涧险隘」 按:《清一统志》百二十九崄河下引《寰宇记》,源出九山作「九龙山。」《疏》本之,但依《志》作「九山」,无「龙」字,险隘下亦出《一统志》也。
 [三八]「郑《注》,祝或为铸。《吕览 慎大》篇,武王封黄帝之后于铸。异」 按:毕沅校本《吕氏春秋》有梁履绳校语云:「《淮南 俶真训》冶工之铸器高《注》,铸读如唾祝之祝,祝不读如字。」《周礼 疡医 注》云:「祝读如注病之注。」则知「铸」、「祝」同一音也。不异。
 [三九]「此杜预下有脱文」 按:不必有脱文。本篇即有其例,曲水亭上引《春秋经传》,接之以「杜预曰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此亦先引《春秋左传》,即接之以「杜预曰」云云,不必有释例或释地,失检于眉睫矣。
 [四〇]「说者谓《汉志》肥累故肥子国」 按:「肥累故肥子国」,《汉书 地理志》真定国下文。后汉县省,唐入 城县,清属真定府。
 [四一]「《通鉴》……《注》两存之」 按:胡三省《通鉴 注》引《旧唐书 地理志》作「殷密城」。又云:「殷密城,宋白《续通典》作致密城。」
 [四二]「今汶水自莱芜县西南流……填淤久矣」 按:《禹贡锥指》卷四第二十九页文略同,「今」作「以今《舆地》言之。」「至戴村坝」作「至东平」,余同。
《水经注疏》卷二十五
   后魏郦道元撰
                 宜都杨守敬纂疏
                          枝江熊会贞补疏
  泗水 沂水 洙水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守敬按:《汉书 诸侯王表》颜《注》引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出鲁卞县。此晋人引《水经》之始。晋灼,晋尚书郎,未知与郭璞谁为后先?[一]
《地理志》曰:出济阴乘氏县,守敬按:县见《济水注》二菏水下。又云:出卞县北,赵云:阎氏若据《潜邱札记》曰,泗水出乘氏,此出字乃后人所加。班固自注,原无出字,《汉书》未可轻也。一清按:《地志》卞县下,亦无出字。守敬按:今本《地理志》鲁国卞县,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泲,[二]不言出卞县北。郦氏谓泗水出卞县东南,而以《经》言北山与《地理志》出卞县北皆为非。是郦氏所见《汉志》泗水下必有出北二字。与安阳县左谷水出北及字县榆水出东,白土县圜水出西,内黄县清河水
出南一例。若《汉志》本无北之文,郦氏何得增而诬之?赵氏尚不悟也。又阎若璩谓《汉志》乘氏与卞两载泗水为非,祇当载于卞县云,《禹贡》泗水出陪尾山西南,至方与,与菏合,又东南至睢阳入淮。[三]只此已足。郦氏两引《汉志》,未遑致及此也。《经》言北山,皆为非矣。《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守敬按:《海内东经》文,上驳北字之误,《山海经》言东北,与东南不过方位小异,故存而不论。余昔因公事,沿历徐、沇,路径洙、泗,按:道元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永平中为鲁阳太守,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后为河南尹,孝昌初,元法僧反于彭城,道元节度诸军讨之,至涡阳。其因公事沿历徐、沇,路径洙、泗,未知在何时?因令寻其源流。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守敬按:县详下,姚墟在今泗水县东南。《春秋 昭公七年》,谢息纳季孙之言,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守敬按:见《左传》,成一作郕,郕城见《汶水》篇淄水下。杜预曰: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赵云:按舜后姓姚,又赐姓妫,此桃墟当因姚墟而讹,《沔水》亦有姚墟、妫墟之称也。守敬按:杜《注》墟作虚,正字。世谓之曰陶墟,舜所陶处也,朱无陶字,《笺》曰:《御览》[按见六十三。]引此有陶字。戴、赵增。井曰舜井,皆为非也。朱《笺》曰:《御览》引云,皆为此也。赵云:按道元以舜不居泗上,故以陶虚舜井之说为非矣。守敬按:舜所陶处在定陶,或在蒲 之陶城。蒲 历山有舜井,又历城南山下亦有舜井,见《瓠子河》、《河水》、《济水》等篇,与此地无涉。墟有
漏泽,朱漏作泽,《笺》曰:《御览》作漏。[四]戴、赵改。方一十五里,渌水澄渟,朱澄作微,《笺》曰:当作澄。戴改。守敬按:《太平广记》三百九十九引此作绿水泓澄。三丈如减。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守敬按:叶圭绶云,今历山在费县西北百二十里。即此山也。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侧有三石穴。朱侧作则,《笺》曰:《御览》[按见六十三]。作侧。戴、赵改。广圆三四尺。穴有通否,水有盈漏,漏则数夕之中,朱脱一漏字,则字讹在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