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原庙。」今标点本校记引温校:「美原疑即姜嫄。」校记云:「杨《疏》于《渭水》篇此条下引《地形志》作姜嫄庙,无说。」
 [一〇]「《元和志》,姜嫄祠、后稷祠,并在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 按:《元和志》与《长安志》同,武功县下云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嫄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并」字误,当删。
 [一一]「当为理寝 」 按:诸本皆作「寝冤」,惟《大典》本作「侵冤」,作「侵」是也。今据订。戴氏据《大典》本改字不少,独于此未敢,何耶?又《长安志》引此《注》:害良善作「害」字,不作「杀」:亭遂清安作「清晏」。
 [一二]「《汉志》,右扶风武功县有淮水祠,疑雍水祠之误」 按:今标点本「淮」字校改为「褒」,当据上文。然淮、雍形近易讹,无缘为「褒」字之误,存疑。
 [一三]「细核赵本实止四百一十九字,全、戴皆有增加,故字数各异」 按:戴氏云:共四百三十七字,近刻脱落,据原本补。今细核《大典》本实四百二十字,其多出之十七字,则戴氏所增而《大典》本所无者也。
 [一四]「文帝改镇为岐州」 按:《寰宇记》三十凤翔府下文,此「文帝」即孝文帝拓跋宏。
 [一五]「雍有五畤……赵云:按此《注》有讹误……此足以释赵氏畦畤在雍之疑矣」 按:雍五畤,《封禅书》有明文曰:孝文十三年,「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据此则西畤、畦畤俱在五畤之列。十五年夏四月,《封禅书》又记:「文帝始郊见雍五畤。」(《郊祀志》则云幸雍郊见五畤,更是在雍之证。)五畤者,秦旧四帝,有白、青、黄、赤。汉高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小司马《索隐》云:「四畤,据秦旧而言也。」是也。顾祖禹说可从。
 [一六]「盖本当作弥流,郦氏好奇,变称米流也」 按:熊说无据。此或名米流川, 在小横水之下,无由远取《邶风》为目,不得以郦氏好奇变称自圆其说,熊《疏》中往往有之,读者当更求其确解。
 [一七]「地属杜阳」 按:阮校本郑氏《周南召南谱》云:「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厚田肥美。」《疏》引《诗谱》未尽依原文。孔氏《正义》云「美阳,本或作杜阳」。按《志》扶风自别有杜阳县,而岐山在美阳,不作在杜阳,作『杜』者误也。《疏》引文未细检。
 [一八]「《通典》,美阳治中水乡」 按:《通典》无此文。杨氏盖转引《方舆纪要》五十四,美阳城条下有:「杜佑曰,美阳治中水乡,城西即中亭川。」
 [一九]「北流径玉女房」 按:沈钦韩《疏证》云:苏轼《仙游潭》诗自注云,「中兴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飞泉,甚甘。」按《名胜志》:五福山在盩厔县东南四十里,越十里为玉女洞。
 [二〇]「分为二水」 按:全以此四字为重文。杨氏非之。而郦《注》引汉冲帝诏至「即此也」下朱本
有「其水分为二流」六字,熊氏谓与上「分为二水」句复,当是衍文而删之。今按:全氏是而《疏》非也。《注》引汉冲帝诏,所以释上文之竹圃,至「即此也」释竹圃讫。于是接 其水分为二流,文从字顺。虽汉诏为《注》中《注》,但必非全氏而删应有之「其水分为二流」六字,而「分为二水」四字遥隔在前,文气不接。如必欲删此六字,则当移「分为二水」四字于「即此也」之下,究不如删此四字而仍存六字为妥。
《水经注疏》卷十九
   后魏郦道元注
                 宜都杨守敬纂疏
                          门人枝江熊会贞参疏
  渭水下全下作二,戴删下字。
又东过槐里县南,朱又上有渭水二字,赵同,全、戴删。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
渭水径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朱脱县字,全、赵同,戴增。守敬按:《汉书 樊哙传》,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师古不载李奇此说。《史记 索隐》引李奇曰,废丘即槐里也。上有槐里,此又言者,疑此是小槐里。是奇但因废丘言及小槐里,并未明其所在。郦氏确指为县之西城,盖别有依据。而《寰宇记》云,小槐里,李奇曰,即槐里之西城也。东已有槐里城,以此城为小槐里。当即本郦《注》为说。《魏志 杨阜传》,阜为武都太守,太祖以武都孤远,徙郡小槐里,此城也。[一]《一统志》,小槐里城在今兴平县西,接武功县界。
又东与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守敬按:枝流受芒水处,当在今盩厔县东南。东北流,又屈西北入于渭。朱西作而,脱北字。《笺》曰:谢云,宋本作又屈西北入于渭。赵据孙潜校作屈而西北,戴作屈而北。入下并有于字。守敬按:《大典》本、残宋本作北入渭。
渭水又东北径黄山宫南,朱此十字讹作《经》,戴改《注》云:考黄山宫及就水、田溪水皆在槐里县西,不得与《经》淆紊,全、赵改同。会贞按:《三辅黄图》,黄山宫在与平县[唐始有此县。]西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