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字误。戴改永元为章和,改鄣为彰,删雍字。守敬按:范《书 耿秉传》不载封彰侯事。此《注》上卷,永元元年封彰侯,永元二年更封美阳,
凿凿言之,盖本他家《后汉书》。乃赵引范《书 秉传》章和二年封美阳,戴即据改,此由不知《传》作章和之误也。《传》云,章和二年,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美阳侯。是封美阳侯以击北匈奴之功。考《和帝纪》、《窦宪传》,北伐匈奴,在永元元年,则《秉传》之误无疑。且章和在永元前,何得谓永元元年封彰侯,章和二年封美阳,其误更不待辨。其水又南流注于渭。朱此下杂入渭水,又东径郿坞南至其愚如此共五十三字,全、赵同。戴移前与渭水东径郿县故城南相比次。渭水又东朱又讹作之,全、赵、戴改。洛谷之水,出其南山洛谷。会贞按:《通鉴》魏甘露二年,《注》引此作骆谷。《蜀志 姜维传》、《魏志 曹爽传》并作骆谷。《地形志》,美阳有骆谷。《通典》,美原有骆谷关。《长安志》,洛谷在盩厔县南三十里,有道入洋州。洛谷互见《沔水上》。北流径长城西,魏甘露二年,蜀遣姜维出洛谷,围长城,朱二年作三年,全、赵、戴同。会贞按:《蜀志 后主传》,姜维出骆谷,在延熙二十年,景耀元年还。《姜维传》同。延熙二十年当魏甘露二年,景耀元年当甘露三年,是维于二年出,三年还。此三年为二年之误,今订。又《维传》云,时魏司马望、邓艾皆军于长城。《魏志 艾传》亦云,拒维于长城。维未围长城也。郦氏抄变其文,于情事稍戾。即斯地也。
又北流注于渭。朱脱此句,全、赵、戴同。守敬按:《通鉴》魏甘露二年,《注》引郦《注》有此句,今增。
又东,芒水从南来流注之。
芒水出南山芒谷,朱无山字,赵增云:南下落山字,谓终南山也。宋敏求《长安志》校补。守敬按:
《御览》一百八十五、《通鉴》魏甘露二年《注》引此,并有山字。北流径玉女房,[一九]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守敬按:《长安志》,玉女洞在盩厔县南三十里,洞门崇四尺,阔三尺。《盩厔县志》,玉女洞在黑水谷中。芒水又北径盩厔县之竹圃中,守敬按:《史记 货殖传》,渭川千亩竹。《汉志》秦有鄠、杜竹林。《长安志》引《晋地道记》,司竹都尉治鄠县,其园周百里,以供国用。合之汉诏称盩厔芒竹,盖自盩厔东连鄠、杜,皆古司竹地,此句但 芒水径竹圃,乃因汉诏为说耳。《隋志》,盩厔县有司竹园。《元和志》,园在县东十五里。《寰宇记》,在县东十二里。亦第指园之西偏言也。盩厔县详下卷。分为二水。[二〇]全以此四字为重文,守敬按:非也。汉冲帝诏曰:赵云:《日知录》幼主谓之冲帝。《水经注》以孺子婴为冲帝。守敬按:《长安志》引此作汉婴子诏曰。翟义作乱于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守敬按:翟方进少子义为东郡太守,恶王莽居摄,乃举兵。三辅闻翟义起,盗贼并发,霍鸿等自称将军。附见《方进传》,此诏传亦载之。即此也。朱也下有其水分为二流六字。赵、戴同。会贞按:此与上分为二水句复,当是衍文。一水东北为枝流,朱水下衍之字,全、赵同,戴删。会贞按:《长安志》引此无之字,但脱流字。枝流详下卷。一水北流注于渭也。朱《笺》曰:旧本、吴本俱缺此《注》。谢耳伯据宋本补。
校记
 [一] 「斜水则言出斜谷,不以为出此山」 按:杨说非。检《寰宇记》卷百三十三褒城县下实云:「褒水源出此山」,「斜水源并出西北衙岭山」;《寰宇记》卷三十郿县下则云:「斜水出斜谷」。《疏》漏检卷百三十三。
 [二] 「北历斜谷」 按:《郡国志》,武功有斜谷。《注》引《西征赋 注》曰:「褒斜谷,在长安西南,南口褒,北口斜,长百七十里,其水南流。」
 [三] 「《御览》引作孟玉」 按:影宋本《御览》仍作「琰」,不误。张澍辑《诸葛武侯集》,「琰」字存半作「玉」,因避清嘉庆帝讳,刊去其半。
 [四] 「斜水出衙岭北,至郿注渭」 按:《汉志》「岭」下有「山」字,《注》字作「入」。郦氏钞变其文。
 [五] 「《文选 张衡<西京赋>》、潘岳《西征赋》均作太一」 按:此二者非佳证,不必引。《赋》中终南太一为一山,李善《注》已明辨之云:「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耳。是二山非一山也。」故郦氏引杜预说以明古文之非是。
 [六] 「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 按:《寰宇记》「至」上有「立」字,《御览》、《长安志》十四「至」上有「兼」字。《注》文当作「不得鸣鼓角,鸣鼓角则疾风暴雨兼至」。
 [七] 「杜彦达」 按:《寰宇记》二十七武功县下作「彦达」。
 [八] 「终如……言矣」 按:《大典》本钞脱「其」字,戴盖据《大典》本删。 (原文「终如其言矣。戴删其字,非。」今据台北本删「其」字及「戴删其字非」,并增「赵有其字」。)
 [九] 「《地形志》,美阳有姜嫄庙」 按:《地形志》雍州扶风郡有美阳县,无注。岐州武功郡亦有美阳,《注》云:「有岐山、太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