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杀狗,碟四门以御灾」。言犬之血可以辟不祥。
  豕:礼曰「刚鬣」。尔雅曰:「豕,彘也;彘,猪也。其子曰豚。豕之大者谓之豜,小者谓之豵」。方言曰:「猪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吴杨之间谓之猪子」。
  猫:轻捷能捕鼠,去苗之害,故字从苗。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性畏寒而不畏暑,盖阴类也。玉屑云:「中国无猫种,出于西方天竺国,不受中国之气。鼻常冷,惟夏至一日煖。猫死,不埋在土,挂于树上。释氏因鼠咬坏佛经,故畜之。唐三藏往西方取经,带归养之,乃遗种也」。
  獭:獭如小狗。水居,食鱼,率以正月取鱼,水傍四面陈之,谓之祭鱼。性能知水之高下,其为穴,必预度水所不至。乡人以是为潦水之候。
  兔:典略:「兔者,明月之精」。博物志:「兔望月而孕,口中生子,故谓之兔」。论衡又曰:「兔舐雄毫而孕」。未知孰是。礼记:「兔曰明视」。
  鼠:穴虫之黠者。抱朴子曰:「山中称社君者,鼠也」。卢元明鼠赋:「尔雅所载,厥类多种;详其容质,并不足重。或处野而隔阴山,或同穴而邻嶓塚;或饮河以求饱腹,或吸烟而游森耸」。
  鳞之属
  鲤:神农书:「鲤,最为鱼之主」。埤雅云:「鲤,鱼之贵者」。故尔雅释鱼,以鲤冠篇。养鱼书云:「鲤不相食,故其种易畜;陶朱公畜鱼,每岁雌雄二十四头,生子七万枚,此其验也」。列仙传云:「子尊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鱼,爱其色,持归着池中,数以米榖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觉,有翼,后尊乘鲤上升」。李商隐诗:「双鲤迢迢一纸书」;盖古人尺素结为鲤鱼,以缄赠耳。
  鲨:有数种:长喙如锯者名「胡沙」,小而皮粗者曰「白沙」;皮上有丈,又曰「龙文沙」,此其最佳者。
  泥■〈鱼卖〉鱼:形如马鲛,大者重至二、三十斤,味极甘美,台鱼之最佳者。澎湖亦多产。
  乌鱼:本草名鲻鱼,出海中者名「海乌」。神仙传云:「介象与吴王论脍,何者最美?象曰:鲻鱼为上。乃于殿前作坎,汲水满之;象垂纶坎中,食顷,得鲻鱼作脍」。注云:「鲻鱼生浅海中。食泥,身圆、口小,骨软、肉细,其子腌食,味更佳。出自冬天」。鹿耳门最多。
  麻虱目:生海塭中,水纹所结者,形如子鱼,味虽清而带微酸。
  鲫鱼:本草:「鲫鱼一名鲋鱼,形亦似鲤;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所在池沼皆有之。七华洞庭之鲋,出于江岷。红腴、青■〈卢鸟〉,朱尾,碧鳞」。吕子曰:「鱼之美者,洞庭之鲋」。鲋,小鱼也,即今之鲫鱼。其鱼肉厚味美,性不食钓」。
  鲢鱼:小口、细鳞,身扁,色白,略似鲥鱼。又一名曰■〈梳,鱼代木〉。■〈梳,鱼代木〉好群行相连,故谓之鲢。乡人常畜之池中。
  马鲛:一名草鲛。无鳞、无鲠,类泥■〈鱼卖〉而小。
  鮎:一名■〈鱼严〉。大首、方口,无鳞而多涎。黄者肥美。
  鳗:尔雅谓之「鳗鲡鱼」。无鳞甲,白腹,似缮而大,色青。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生子。本草名曰「白鳝」,又曰「鮎」,多产鳗;盖其乳子三分之二为鮎,其一为鳗。味甚肥美;池养者佳,钓获者次之。
  鳝:腹黄,故俗解黄鳝。似蛇无鳞,体多涎沫。
  鳅:今泥鳅也。似鳝而短,俗谓之鳅。以入秋最多,故名。
  金鱼:一名变鱼。初黑色,久乃变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尾作三岐,脊尾皆金,灿烂可爱。
  敏鱼:状似鲈而肉粗,大者可十余斤。张东沙谓之「挽鱼」。
  黄爵:长五、六寸,身小而薄,淡黄色。
  青鲫:通志曰:「青鲫色青,鳞厚大如拇指,长五、六寸」。
  鮡鱼:青黑色,身有白点。骨软而味甘。生海边泥中。
  沙梭:色黄白,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鱼仓〉鱼:首锐、腹广,尾细如镖枪,故名。
  午鱼:状似鲈,圆厚而短蹙。其味丰美。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两目相比。通志谓之鲽沙。
  黄鱼:色黄,身扁。脂厚,味香而多刺。
  扁鱼:俗名涂剃,形似贴沙。肉较薄,晒干,味甘美。
  带鱼:其形如带,味比内地稍淡。
  乌鰂:埤雅云:「乌鰂八足,绝短者;集足在口,缩喙在腹。怀板含墨,每遇大鱼,辄噀墨,周其波以卫身害。小鱼虾过其前,即吐墨惹之」。
  锁管:身直而圆,状如锁管,故名。其味甘肥。
  鳓鱼:似鲋鱼而小,身薄,骨细。冬月出者,一名雪映鱼,味佳;至夏,则味减矣。
  乌颊:身短而阔,其颊乌,故名。
  红纱:鳞细、色红,通身如淡珠。
  绳鱼:体圆,味腥。麦熟时出,俗呼大麦绳。
  金钟子:状圆而扁,细鳞有光,望之如金。肉味甘美。
  狗母鱼:身圆,细鳞,多刺,粗肉。
  狮刀:头长而狭薄,腹背如刀,一名刀鱼。大者为佳。
  鲈:隋唐佳话曰:「吴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