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逸史
作者:朱睦 明


夫载籍之兴,可以劝善,可以惩慝,可以奖成,可以惧败,斯有国之常训也。《革除间史》臣远嫌不纪建文之事,以致四年政令阙而不传。自仁宣以后,山林之士稍稍出逸文谈往事,于是有撰《靖难录》者,有撰《革除录》者。余尝观二录,其辞或抑或扬,俱失太过。而《革除录》失实尤多。如谓“逊国君假髡缁遁去”,又谓“,入居大内以寿终。葬之西山,不封不树”。又撰伪诗三章,有“流落西南四十秋”之语。此皆好事者为之也。呜呼!一倡群和,至今百余年。疑者半,信者半;即海盐、玉山、东苑皆称博雅之儒,而不能辨诸说之误,可慨也!已今上嗣统,首诏有司表章逊国诸臣。余感其事,乃取诸家论述,参以所闻,为书一编,略具四年之事,名曰《革除逸史》。

愧非茂先之强记子产之博闻,爰因旧文聊寓,笔削虽不足,稗补阙遗,庶览者或有稽焉。

万历二年秋七月既望汴上睦樟撰
建文帝,讳允炆,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子也。洪武十年十有一月己卯生。生六年,而其兄雄英卒。又十年而懿文卒。上年六十有五矣,御东角门,对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皇上无过忧!”上曰:“善!”是年为二十有五年九月庚寅,立为皇太孙。三十有一年五月甲寅,上不豫,每旦视朝如故。闰五月甲申,上大渐,召兵部尚书齐泰,授顾命。乙酉崩于西宫,遗诏止诸王入临。辛卯,皇太孙即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上皇祖考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皇”,祖妣曰“高皇后”。是月葬太祖于孝陵。丙申,追封皇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敬妃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吕氏为皇太后,妃马氏为皇后,子文奎为太子。追封兄雄英为虞怀王,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熥为衡王,允熞为徐王。追封江都郡主为长公主,宗人府仪宾耿璇为驸马都尉。命齐泰及太常卿黄子澄参与机务。六月,以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夏原吉为户部右侍郎,董伦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王景彰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练子宁为副都御史,王坤为国子博士,戴元礼为太医院。召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为翰林侍讲,与董伦同备顾问。

秋七月,徙置周王于蒙化。王讳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孝慈高后产也。生而忠敬,慈孝惠和,太祖、高后甚钟爱。洪武三年,封于吴;十三年,改封周之国开封。

初,太祖大渐时,帝为皇太孙,御东角门。黄子澄侍,帝曰:“诸王各拥重兵,位崇势逼,何以制之?”子澄曰:“汉平七国而天下宁。”帝曰:“诚如此,谋吴无忧矣!”及践位,召子澄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然事贵密。”子澄退,与齐泰谋。泰欲伐燕,子澄曰:“不可!燕兵最精,卒难图。不如先取周。周乃同母,去其手足,而后燕可图也。”两人议定,白于帝,乃命曹国公李景隆帅师备边,假道开封,围王宫,遂执王及世子至京师,坐以不轨,备罹窘辱。世子不忍父之非辜,遂自诬,伏。由是王得末减,乃阖宫迁之云南。蒙化有司防之严,撙物以给,仍留世子于京师。又数月,命再审鞫世子,承伏如初,乃责置临安。

八月,以云南左布政使张紞为吏部尚书,右布政使陈迪为吏部尚书,都督佥事何福为征北大将军,帅师征百夷,都督佥事徐凯副之。九月,长星殒有声。乙酉,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沭春卒。

冬十月,何福进兵金齿讨百夷,乎之。召北平总兵都督杨文还京师。

十有一月,以工部侍郎张紞为北平左布政使,河南卫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伺察燕事。

沐春谥“惠襄”,无子,弟晟嗣西平侯,镇守云南。何福以平夷功进右副都督同知。诏求直言,举山林岩穴怀才抱德之士。以浙江左布政使王钝为户部尚书,进士曾凤韶为监察御史,国子学录张智为司业皇子学训导,邹缉为助教燕府训导,康汝楫为安岳知县。诏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班师。罢北平、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及淮安、徐州学校贡士。

十有二月以郑赐为工部尚书,陈彦回为徽州知府,韩宜可为右副都御史,谪监察御史解缙为河州卫吏,以入临非旨。是岁承天门灾。

洪武三十有二年(即建文元年)春正月庚辰,有事于南郊,以太祖高皇帝配礼成。帝御奉天殿,受群臣贺。明日,赐天下高年米肉帛絮有差。更定官制。诏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以魏国公徐辉祖监修,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五景彰、翰林侍讲方孝孺为总裁,太常少卿廖升、侍讲学士高巽志为副总裁,修撰李贯、博士王绅、教授胡昭、审理副杨士奇、知县叶惠仲、训导罗恢、吏目程本立为纂修官。本立迁都御史,寻坐祀事不敬,降秩仍预纂修。

二月命都督韩观治兵德州,都督宋成治兵甘肃。废梁国公胡显为庶人,安置临襄,以楚府姻亲之故。分遣右都御史景昭、侍郎夏原吉、给事中徐思勉等凡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巡行天下。

三月,封孟炯为永安王。丁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