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他也就是黑鞑事略中第二十七节的胡丞相。(忽突忽是成吉思汗的普上断事官,汉译冢宰或丞相。他的汉名异译甚多,有忽都虎、忽都忽等。百衲本元史(二)太宗纪译作胡土虎那颜,传到当年(一二三五)逗遛燕京的南宋使臣徐霆耳中,他自然是「胡丞相」了)十三世纪初期,蒙古人占领长城以内、华北、燕京各地后,因为蒙古无发饷的习惯,占领军对汉地甚为骚扰。第一步着手整理汉地乱象,重建地方秩序的,实以元太宗(窝阔台)甲午年(一二三四)任命忽突忽为中州断事官,与耶律楚材商定汉地赋税制度,取消贵族在汉地的「分地」为开端。从此汉地安定,赋税增改,客主相安,人蒙其惠。故后人如张德辉辈,均特别追念,称为勋旧中的贤臣。余有专文名黑鞑事略中所说窝阔台时代胡丞相事迹考,特别表彰忽突忽对沟通蒙汉合作的贡献,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胡适之院长文十五岁纪念论文集中」及东北史论丛下册,可以参看。】 者使主民政,则天下皆受其赐矣!」 【忽都虎(忽突忽)以太祖义弟(成吉思汁亲口尊为第六的弟弟)、亲臣(帐内的普上断事官)与元老(他对于太宗不但是尊属,同时也是元老)的地位,获得太宗的信任,使与耶律楚材商定汉地赋税制度和中央对所赐勋臣贵戚的分地,岁赐的处理办法,使中原传统的地方州县行政制度,幸获保全,实属功德无量。不但当年同时代的汉人皆受其惠,就是对于后来「元代中原汉文化的终能保全」,忽都虎(忽突忽)与耶律楚材也是有卓越贡献的。说详「胡丞相事迹考」,并参看上文[七])】

  11.四月的祭礼与所见忽必烈冬夏迁帐的情形 【这一节在秋涧集(一○○)纪行原文中是第九节,与第七节相连接。(第八与第十两节是录自「名臣事略」中的张德辉事略)】

  四月九日  【(王)】 率麾下复会于大牙帐,洒白马湩,什器亦如之 【旧历夏四月,蒙古可汗所举行的大祭祀,当是一种古礼,祭祀的目的,即是拜天。  (1) 元史(七十二)祭祀志,郊祀 【(上)】 说:「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亲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又说:「世祖中统二年(一二六一),亲征北方,夏四月乙亥,躬祀天于旧桓州(今多伦)之西北,洒马湩以为礼。皇族之外,无得而与,皆如其初。」上段记事,颇可与纪行这一节所说的四月祭祀,互相印证。  (2) 元朝秘史第八十一节,说:「正当夏季第一个月(四月)的第十六日,红日圆满的时候,泰亦赤兀惕人们都聚会在斡难河岸上做筵会。」观此,可知在四月里,当年蒙古人是有一个类似内地清明节的祭祀的,但不一定排在四月九日。也许戊申(一二四八)年的四月祭祀,是在「四月九日」,因此引起了张德辉过分的注意。又,「重九」、「四月九日」都是内地的节日,据札奇斯钦教授说:「现在蒙古草原社会的居民,对于这些节日,已经没有特别纪念的仪式了。」】 。每岁惟重九,四月九 【(日)】 ,凡致祭者再。其余节 【(日)】 则否。自是日始回,复由驿道西南往避夏所也 【四月以后复回,再往避夏的地方云云,综合纪行所说帐殿迁徙的情形,与辽史(三十二)营卫志(中)所记契丹可汗「每岁四时,周而复始」的四季捺钵生活,颇相符合。兹节录辽史营卫志中与这里有关者如下,以资比较。辽史(三十二)营卫志:「春捺钵,皇帝正月上旬(从冬捺钵)起牙帐,约六十日,三月中旬,方至预选卓帐的区。(辽时春水多在长春州东北的鸭子河泺)夏捺钵,(辽史,初无常所,但多在庆州东北三百里的吐儿山)四月中旬,自春捺钵起牙帐,游牧至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至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一曰秋山,多在庆州(今林西县)的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至十月,复回冬捺钵。辽代的冬捺钵经常多在木叶山(今热河省开鲁县西南)南面的广平淀。细玩纪行所述忽必烈帐殿迁徙移住的情形,虽地区各别,而时令月候,则颇与上引辽史营卫志所说相类,值得加以注意。】 。大率遇夏则就高寒之地,至冬则趋阳暖薪水易得之处以避之。过 【(此)】 以往,则今日行,而明日留,逐水草,便畜牧而已。此风土之所宜,习俗之大略也 【这一段描写蒙古原社会一年中的生活概况,言简意赅,颇为难得。实可与黑鞑事略所记各节互相比美。张德辉观国有识,正是彭大雅、徐霆(两人均为黑鞑事略的作者)辈一流人物;惟惜岭北纪行太简略一点。】 。

  12.告归与再度荐举人材 【此节不见于现存纪行原文,乃是采自名臣事略(卷十)的张德辉事略,并参考元史(一六三)本传增补的。】

  其年夏,得告将还,更 【(事略作因)】 荐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造之 【(事略作李进之)】 、高鸣、李盘、李涛数人 【张德辉第二次所举荐的人材,有可详考者,有一时不易查知者;兹就已知者,略记如下。  (1) 白文举:即是白华,文举是他的字。金史(卷一一四)有详传。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