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直隶  命。将舍此以北。因为之图。又系之以说。尚冀诸将士始终勉习毋忘。以备 国家之用。且俾继此任者。倘不遗刍荛。或有采焉。

  山路连环三迭阵法说 
李绂

余既以海操旧图。斟酌变化。定为八图。又念广西多深山。鸟道羊肠。古法难用。因昉宋将吴璘迭阵遗意。为山路连环三迭阵。变一为三。倍三为六。贼施一鎗。我放六鎗。贼始回鎗。我已进步。似可制胜。考吴璘迭阵法。每战以长鎗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弓先发。至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见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即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诸将始犹疑之。璘曰。此古束伍令也。诸君不识耳。得车战遗意。无出于此。盖战士心定。则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今按山路逼仄。难施拒马。猺獞土苗。亦鲜马匹。拒马可以弗用。即长鎗亦非山路所宜。战每以五子在前。每一尊。以藤牌十名护之。如贼至一里之内。即放五子。如贼从出。近在百步之内。则藤牌手让出。山路则用山路连环鎗阵。其法以两人为一迭。肩随雁翅而进。三迭为一层。前一迭。二人伏地放鎗。第二迭。二人跪膝放。第三迭。二人立放。三迭六鎗齐放。放讫时。每迭二人。左人左旋。右人右旋。直至队末。第二层六人。进行一步。照前放鎗。放讫。退回。三层以后俱同。每队大旗一杆。健卒二人。手五人。护藤牌十人。鸟鎗每层六人。五层共三十人。每层之末。督战红旗二人。鼓手一人。大共五十人为一队。每两队为一路。更番代进。每代亦以鼓为节。凡山路多者。数路并进。大将居中一路。前用五子二尊。藤牌二十人。以攻劲贼左右。路裨将领之。前用五子一尊。藤牌十人。或三路或四五路。直抵贼巢。勒令出降。敢或抗违。毁巢洗穴。如须暂退。即将大旗手牌手撤回每队之后。以后为前。望本营缓缓而退。其鸟鎗五层。三十人随于队后。倘敌有追兵。照前按层放鎗。惟不用进步。即以渐退归。不至奔北。此法不惟广西。凡南北多山之地皆可用。而南九省尤宜。惟前一层伏地者。必用交鎗。交鎗者。前有双岐。可支于地者也。

  藤牌撒星阵法说 
李绂

藤牌盖昉岳忠武麻札刀遗制而为之者也。忠武在颍昌。兀朮以劲军逼郾城。其军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曰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武穆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今藤牌入阵。亦专斫敌兵马足。顾其入敌阵。勿仰视。非有藤牌护其身。不能入也。南方多山。利用步战。又弓弩鸟鎗。宜于远。不宜于近。宜于平原。不宜于山溪。若方圆曲折。无往不宜。必用短兵。短兵之技。藤牌为善。余至广西。翻阅藤牌旧阵图。其第八图曰。聚守散杀。心甚喜之。疑即宋将张威撒星之法。比至阅操。乃甚不然。宋史威本传云。威守荆鄂。多平川广野。以为是骑兵之利。铁骑一冲。则步技穷。蜀中战法不可用。乃以意创为撒星阵。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敌兵至则声金。一军分为数十簇。敌人随而分兵。则又鼓而聚之。忽之间。分合数变。敌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少时读史至此。以为施之藤牌为宜。闽中工用藤牌。每遇闽中老将退卒。必访之。莫有知其法者。先侍郎公有僚曰洪狮山先生。尝为余谭国初事云。顺治十五年。有族兄旅寓镇江。适海寇入犯镇江。城中官军。悉出城拒贼。族兄与居民并派出登城守陴。因得纵观战事。云。官军出城。阵于江口。江中海寇巨舰抵岸。遥闻掌号声。寇蚁附而上。集于沙洲。约数千人。通为一圆阵。四面藤牌皆外向。若聚数千牌为一牌。兵隐不见。官军驰马往冲。将近百步。鞚马引弓射之。矢不能入。寇屹然不动。官军鸣金徐退。复鼓而进。乃前冲射。寇仍不动。如是者三。寇阵寂然。徐闻其阵中擂鼓甚急。约十余声。寇一齐吶喊。分为五阵。官军方愕而视之。其中阵复擂鼓。五阵齐吶喊。分为二十五阵。其中阵复擂鼓。各阵吶喊。分为无数阵。睇视之。则皆五人为伍也。散如乱星。飞奔而来。官军射之不中。遽薄我阵。径斫马足。箭无可施。马惊刀伤。望城则奔。寇随以入。城遂陷。余曰。此即张威撒星阵也。盖海上犹有传其法者。今阵图有聚守散杀之名。而其法则已谬矣。因昉其意。别为新图。授中军官俾演之。其法以六百二十五人为一营。一营分为五军。分军一百二十五人。每军又分为五队。每队二十五人。中军一队。守备一员主之。辅以千总二员。大纛二人。金鼓三人。牌十人。挑刀十人。居中督阵。二十五人常聚不散。余四队。各用百总一员。牌手二十四人。前左右翼各一军。后左右翼各一军。每军各用牌手一百二十五人。每军亦分为五队。前后四军。各以把总一员。百总四员主之。初合阵时。中军居中。前左右翼二军环抱于前。后左右翼二军环抱于后。共为一圆阵。牌皆外向。以御鎗箭。外一层牌手伏地。二层跪。三层以内皆立。使牌挨聚而上。众牌混成一牌。名曰浑天阵。如敌兵用骑来冲。敌不至三十步内。俱不得动。屹然静守。以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