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武备。好谋而成。我战则克。学矛夫子。获甲三百。特兵危事。而括易言之。与兵书相背故也。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生于孝子。杀人以生人。匪谋曷成。谋定而后战。斯常夫可制变。上谋之天。下谋之地。中谋之人。人谋敌谋。乃通于神。非神之力也。心之变化所极也。变化者仁术也。上古圣人以其至仁之心。捖水火胜之。捖龙蛇虎豹犀象胜之。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微观于五行相生相克之原。天地间无往而非兵也。无兵而非道也。无道而非情也。精之又精。习与性成。则造父御。羿弓。稷稼。宜僚丸。秋奕。越女。皆得诸心。不能宣诸口。能言其然。不能言其所以然者也。若夫由其然。以得其所以然。深乎深乎。微乎微乎。夫非知易与老之旨者孰与言乎。

 
卷七十七兵政八兵法下

  城守篇 
魏源

仁人不问伐国。书生不足谭兵。而守圉之制。兼爱者详之。专城之名。守土者居之。道非同傥忽也。事非必将帅也。用非必乱世也。以救人。以卫民。兵者不得已而用之。故言攻不如言守。作城守篇。

  守备上
豫备不虞。善之大者也。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故董安于之治晋阳。可谓备之于平时者也。颜真卿之修平原。可谓备之于几动者矣。沈璞之缮盱眙。抱真之实泽潞。则以其冲要而备之也。宋祖袭清流关之径。金人出饶风关之背。失于间道而未备之也。勿因敌远而忽之。如弦子之玩郢。勿因地险而恃之。如姜维之轻魏。备之如何。一曰城。二曰池。三曰城之内外。

城所以卫民也。守城之法从攻城之谋而生。虞仰攻。则高垒以卫之。虞直攻。则厚筑以卫之。虞其迫于垣而隳靡也。则隍池以卫之。虞其远于隍而凭陵也。复陴睨以卫之。故欲善守。必明善攻。惟知患者能捍患。古者公输墨翟。恒相反而相师。城之善者。一曰险要。朔方受降。凉州和戎。拓地千里。不假战功。种营宽州。复完废垒。玠移合城。钓山爰徙。此之谓据险。魏胜海州。城枕孤山。庭芝守扬。敌瞰平山。皆拓重城。包之内环。或浚沟渠以限马。或潴塘泺以陷敌。或沮三海以卫郢。或种榆林以制骑。此之谓设险。一曰基固。基固必根深而土实。开土及丈。或得石。或得坚土。皆可为胜重之本。浮泥松沙。必垦令尽。试观掘井者然。一层沙。一层泥。最下必有黄土。至于基址广厚。必较其上所载者倍之。乃久而不圯。一曰坚厚。金世宗取虎牢土以筑汴城。及蒙古攻汴。受炮所击。惟凹而已。是之谓坚。朱序镇襄阳。序母韩氏谓西北角当先受敌。于其角斜筑二十余丈。贼攻西北。溃。便固守新城。是之谓厚。一曰形制。宋艺祖筑京城。取图以进。用御笔涂之。如蚓曲焉。命依式修造。及蔡京改营。扩为方城。金人来攻。植炮四隅。一炮所击。应声摧堕。然后知艺祖之远见也。唐肃宗时。武威九姓商胡反时。武威大城中有小城七。胡据其五。判官崔称以二城兵拒之。旬日而平。则又重城之利也。

濠所以卫城也。濠之得失。城之全毁系之。故筑城必凿池。池有三宜。一宜深。深不易填。约以三丈为度。如浅则令内外居民。凡筑室烧砖。听于壕取土。官府工作亦如之。民有轻罪者。罚推土数车。内培城脚而免之。谚云。池深一丈。城高十丈。池深及泉。城高触天。是临深益以助高也。二宜阔。阔不易越。约以十丈为度。底阔半之。以城上铳弹得及其外岸者为得中。太远则铳力不能及敌也。沿岸多栽盘根宿草以固之。防善崩也。三宜暗。有暗则不易偷渡。法于池底十步凿井。深阔皆丈。及泉为度。复外引河流。内泄城潦以益之。又暗表浅处。以便遣兵渡击也。是之谓重渊。三者濠事备矣。若其山城地势不可以池。距城二丈。掘坑高卑。或错石条以拒冲梯。又或冬月囊沙列柳。汲水灌之。一夜冻厚。坚滑莫上。功约易守。此之谓重险。其有溪河遶城。可通舟楫者。则与树椿木于水上。不若伏铁杙于水际。盖利器不可以示人。故有形者贼易防。无形则贼必坠

城之外则敌台宜备。堞垣宜备。牛马墙宜备。暗门宜备。敌台者。以杀敌为义也。不能杀敌。则如勿台。台之制。贵长出不贵横阔。大石厚砌其前面。所以捍蔽也。虚其左右而空其中。以梯上下。层各窍之。以施火器。以便瞭望也。其孔内狭外阔。以便左右取准也。各台相距。不宜太近。近恐对放神器。自击其城也。更不宜太远。远则矢石无力。不能及敌也。凡敌攻城。但顾上击。不虞攻。轒辒木轳旱船之属。皆防上而不防下。守城者每无如何。则任其挖掘。若有虚台之制。左右夹击。则两台之间。虽守垣无人。贼亦不敢登矣。城堞亦名城垛。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于击贼。今之为堞者。高与肩齐。口仅容肘。皆不可用。如欲用之。宜于堞内各砌一基。高阔二尺。则可固堞。可击贼。可憩卒。又必各留悬孔。贼远则堞口瞭之。铳矢射之。近则悬孔视之。随机御之。我可捍贼。贼不能伤我。则御之易矣。凡悬孔之砖。先为湾胚以陶之。既成而甃用之。若夫牛马墙者则在城外与濠上。凡濠之岸。不拘宽狭。狭即丈许。宽不踰倍。其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