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受欺而不悟者三而间。间一而回奇莫测。间二而回人所度。间三而回颠于法。一出二。二出三。随势变迁。随形变迁。三回二。二回一。随势归复随形归复。武子卫公之论虚实奇正回而已矣大易之理图书之数日月寒暑昼夜今古万物生消只是一回而已能悟之则先天后天无不彻矣一 行一事而立一法。寓一意而立一机。非精之至也。故用智必沉其一。用法必增其一。用变必转其一。用偏必照其一。任局必出其一。行之必留其一。画之必翻其一。盖以用为动。以一为静。以用为正。以一为奇。止于一余一不可。一不可一余。一不可一尽。二余一而三之。四余一而五之。精之至也。此着千古不可穷尽又是当下便有可以悟理可以入道法焉已哉

影 古善用兵者。意欲如此。故为不如此。以行其意欲如此。此破军擒将降城服邑之微法。今则意欲不如此。故为不如此。使彼反疑为意欲如此。以行其意欲不如此。此破军擒将降城服邑之微二法。故为者影也。故为而不意者影中现影也。两鉴相悬。元之又元。首着常行智者多解次着不常行解者翻败此翻用法也

空 敌之谋计利。而我能空之。则彼智失。虚幕空其袭。虚地空其伐。虚发空其力。虚诱空其物。或用虚以空之。或用实以空之。虚不能实。诡幻不赴功。实不能虚。就事寡奇变。运行于无有之地。转掉于不行之初。杳杳冥冥。敌本智而无所著其虑。敌未谋而无所生其心。洵空虚之变化神也。

无 大凡着于有者神不能受也。不能受则遇事不能自持。故善兵者师行如未计。阵压而不动。非强制也。略裕于学。胆经于阵。形见于端。谋图于朔。曹操之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羊叔子之轻裘缓带韦叡手执如意韩世忠与刘忠对垒奕棋张饮与苏格联骑穿敌营而出惟其胆识优也

阴 用阳而人不测其阳。则阳而阴矣。用阴而人不测其阴。则阴而阴矣。故或假阳以行阴。或运阴以济阳。总不外于出奇握机。用袭用伏而已。

闲 纷纠中赘设一步。人不解其所谓。宽缓处漫立一局。似觉属于无庸。迨后凑乎事机。实收此着之用。而知所关唯急也。是故兵有闲着。兵无闲着。

忘 忘身以报主。而不能使士心与之俱忘。非善就功之将也。然而得其心者亦自有术。与士卒同衣服。而后忘乎边塞之风霜。与士卒同饮食。而后忘乎马上之饥渴。与士卒同登履。而后忘乎关塞之险阻。与士卒同起息。而后忘乎征战之劳苦。忧士卒之忧。伤士卒之伤。而后忘乎镞戟之瘢痍。事既习而情与周。故以战斗为安。以死伤为分。以冒刃争先为本务。而不知其蹈危也。两忘者处险如夷。茹毒如饴。宋祖念西征将士赐王全斌紫貂帽楚庄注胶于江令军士共饮下流王僧虔军营未定终不入幕吴起吮疽军士战不旋踵

威 运乎天下之所不及觉。制乎天下之所不敢动。战乎天下之所不能守。扼乎天下之所不得冲。奔乎天下之所不可支。离乎天下之所不复聚。威之所摄。未事兵革而先已惧。既事兵革而莫能敌。一时畏其人。千秋服其神。

繇 进止战守繇于我。斯有胜道。繇我则我制敌。繇敌则为敌制。制敌者非惟我所不欲。敌不能强之使动。即敌所不欲。我能致之使不得不然也。

自 性无所不含狃于一事。而出久则因任自然。故善兵者所见无非兵。所谈无非略。所治无非行间之变化。是以事变之来。不待安排计较。无非协畅于全经。天自然故运行。地自然故专凝。兵自然故无有不胜。

藏 以智服天下。而天下服于智。智固不胜。以法制天下。而天下制于法。法亦非神。智法者非善之善者也。圣武持世。克无城。攻无垒。战无阵。两游于空。依稀乎酿于无争之世则已矣。渊渊涓涓铿铿铮铮。

 按目篇上尚有蹙篇持篇上尚有●篇一篇上有半篇间篇上有静篇皆佚

  孙子集注序 
魏源

宋黄震有言。孙武子十三篇。以兵为不得已。以久战多杀非理。以赫赫之功为耻。岂徒谭兵之祖。抑庶几立言君子矣。所异于儒。惟诡道一议。言用兵变化。非奸诈之谓。且古诡即言诡。非讳其名而用其实。诸子荀杨外。诚非其匹。知言哉。黄氏之知孙武乎。然则孙武果否知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所以动而有悔也。此易之言兵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此老子之言兵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此孙子之言道也。经之易。子之老。兵家之孙。其道冒万有。其心照宇宙。其术皆合天人。综常变。而苏洵曰按言以责行。孙武不能辞三失。久暴师而越衅乘。纵鞭墓而荆怒激。失秦交而包胥救。言兵则吴劣于孙。用兵则孙劣于吴。矧祖其余论故智者乎。不知吴泽国文身封豕之蛮耳。一朝灭郢。气溢于顶。主骜臣骄。据宫而寝。子胥之智不能争。季札之亲且贤。不能禁一羁旅臣。能已之乎。故越绝书称巫门外有吴王客孙武冢。是则客卿将兵功成不受官。以不能尽行其说故也。或又谓将才匪人力。运用存一心。括读父书。徒取秦禽。然兵列五礼。学礼宜及。有文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