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也。不知其为天之身也。纵嗜欲。蔑礼义。丧志伐性。所以病乎。天之身者无所不至。在天方悄然以悲。恻然以痛。而彼昏不知。且谓天道梦梦。于我何有也。不亦大可哀耶。呜呼。古圣人于天人之际三致意焉。欲人知其体之本一耳。不悟其体之为一。而幽独之中可以惟我所为。其甚者遂至为天所绝。而忍降之割。如毒疽溃痈。虽一身之物。亦有时决而去之不复惜。可不惧哉。

  书天人篇后 
陆耀

天人一气。呼吸感通。修吉悖凶。惟人自取。今人行一善事。即期福报。久之寂然。谓天果梦梦。不以厝意也。然见作恶之人。曾不旋踵。显受殃祸。又谓天之报施。似急于瘅恶。而缓于彰善者。不知人有望报之一念。即日降之福。而常见其不足。犹人血肉荣卫。日受滋养。而初不知感。及内有脏腑之忧。外有疮疡之疾。药饵针砭。攻救并施。如所谓毒疽溃痈。决而去之不惜者。然后知向者之饮食起居晏然无事。皆所以报其无病之躯。天之降福于人犹是矣。岂曰缓于彰善哉。且善亦有辨。苟非读书穷理。将日从事于不善以为善。为之愈力。不善之及人愈远。天之欲而去之。当不啻其毒疽而溃痈也。如教子弟之徒以词章功利。待朋友之徒以声气党援。事上官之徒以逢迎馈问。治百姓之徒以宽纵因循。凡人之所谓为善。皆天之所谓不善。以是而责报于天。安有不爽焉者。然则人宜朝夕自省曰。吾之所为。其毋乃为疽为痈。为天所欲决而去者乎。而奈何饮食起居犹得晏然无事乎。如是则不善之途塞。望报之念消。天人感应之理真见。如心之主宰乎四肢百骸而不可遗矣。

  天道论上 
张尔歧

吾乡邢先生。作天道难知论。以纾其怨。予读而伤之。释曰。天道之难知也。求天道者之自为不可知也。其视天若有国之君然。日悬尝罚。以待功罪。铢铢而衡之。毋怪其愈推而愈不应也。推而不应。因以衰君子之心。而作小人之气。吾惧其说之长也。夫天与人之相及也。以其气而已。寄其气于人而质立。质立而事起。事起而势成。而天之气因之任之。若水之行于山崖谷莽旷之墟。为奔为跳为涸洑为人立为安流。亦不自知其至也。圣人逆观其势。而知其衰兴。决之数百年之前。应在数百年之后。若有鬼神。人以为圣人之于天道。如是其着明也。而垂之训者。不过曰惠迪吉。从逆凶。福善祸淫。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而已矣。其曲折必至之势。不能为人言也。而人执此一言。以衡古今祸福之数。见其不应。以为无天道。甚矣其固也。古今称善不善之最著者。无如周秦。人以周八百秦二世为天道。又即以周八百而灭于秦。秦祖孙继恶。而卒灭周。为无天道。不知周之八百。周之善气足以及之也。亦文武周公能积其善以势而被之八百也。其亡也则势尽而善与俱尽。无是势。无是善。则亡焉宜尔。秦之以恶灭周也。秦用其恶以乘人之衰。无文武周公之善久势以抑制之。故胜也。二世而恶之势极。恶之气亦极。极则尽。则人之怨怒之势以极而全也。而世之人快指之曰天道。曰天道者。犹之曰自然而已矣。势之所必至。气之所必至。安得不曰天道也。国之兴替则。然年命之永促。子孙之单繁隆降。以至卒然之祸。无妄之福。或以类至。或以不类至。此其势安出欤。曰天之生是人也。犹父母之生子也。气至则生矣。而人之得之也则曰命。其得失也。若器受物。狭则受少。宏则受多而已矣。其命是也。若以物与人。适多则与多。适少则与少而已矣。其善而短也。清纯之气适短也。其恶而长也。则浊乱之气适长也。永促定于其生之初。迨期而尽。天亦不可如何也。至于子孙。则天之气与其父母之气。相为多少也。父母而贤而气适少。天不能以多与也。父母而不贤而气适多。则子孙或得厚焉。或得多焉。适值其清。或得贤焉。血脉性情。起居伦类。皆气所乘之势也。贤者之为善人见之。气之多寡人则不见。执所见以疑所不见。则过矣。然则恶人之子孙。逢吉者百年不得一人焉。其非天有以抑制之然欤。曰不善人之不足以召善也。犹浊律之不能为清声也。其用天之气。则如烈火之化物。费者实甚。子孙逢吉。安可以数数见也。至衰季之际则不然。天之气背旦而向暮。若汲之井。清者不给。其时之君若臣。又日以其昏戾淫僻之治。参和挠逆。结为客气。天亦若诎其常然之性。以听所为。凡为孛为彗为震为霾为水为旱为疾疫为蝗螟。杀人害物者。皆恶人之所沃灌滋益酌而自蕃者也。世所为禁奸防民之具。又适足以制善人贤人。君子率求自善而止。不知取圣人之经法。以破阴邪之势。富厚荣利。子孙蕃庑。不彼之归而孰归哉。要之势极则尽耳。尽则天之常然者于是复伸。势之所至。善恶从而消息焉。不止国家之大也。祸与福之适然者何也。曰是亦不可归之适然也。其致此者甚渐。人不知以为适然耳。善者之适祸。必有召其适祸者也。不然则周身者疏也。周身疏不以善免。如袒者之当白刃也。若恶者之适免也。必有宜免者也。不然则欺人而适售也。欺人而人不知。恶草之得蔽。芝蕙且不及矣。曰善恶之气之行以势如是。恶者其知所恃乎。曰否否。善恶之事。不自一身止也。是且被之人。亦不自一人止也。是且被之人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