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百余万。即去岁开封府属阳武县之潭口寺。工险事迫。无柳可用。将民间之果木。无论桃李杏梨等树。尽行砍伐堵塞。方保无虞。是黄河之害。惟豫省为甚。本省岁修。尚不能支。倘一有决口之患。本地无柳可需。邻省又不能挽流而上。斯时歇之不可。堵之无术。不有误大事乎。况柳必栽种数年。方能得用。原非数月周岁。可以易生者。是修防本省河工。尚且不敷。百姓四出采办。已属苦累。年来协运外省。更苦难堪。嗣后或江南邻省。无河患之地方。派协江南之河工。将河南有余不尽之柳。稍待生息。以备本省之河患。庶漕运民生。两有攸赖矣。

一装运协济柳梢之船只宜通变也。窃照黄河水势汹涌。洪波直泻。原无商旅船只往来。不过各河口寥寥之渡艘耳。一遇协济之柳。渡船不敷。将朱仙镇小河民艇。从陆地挖沟引水。将船拉至大河。每只装柳不过二三百束。每束脚价费银一二钱不等。然尚有船可雇。有法可设。犹可言也。今朱仙镇之客船。见封雇无已。俱各畏缩不前。大河又无片帆往来。百姓运柳至河干者。止有望洋而叹。官吏束手无策。若不亟图变通。将来必至误运。即如见今协济七里沟之柳。九十余万束。而堤柳园柳每束。官给脚价银一分五厘。民柳连运脚。每束给银四分五厘。察当时议定。以本省之柳。修本省之工。每束尚给五分。今远运江南千里之外。止给四分五厘。小民无术飞运。安得不赔累乎。仰恳  睿慈敕下河臣。动用捐输钱粮。于江南出船处所。雇觅到豫。使民止备办柳束。挽运河干。庶百姓亦稍得苏息。大工不致迟误矣。

  请造役船禁封民船疏江西通志 
张朝璘

查江右路当冲要。兵马不时往来。舟楫必需。支应何出。势必封捉民船。动至千百余只。未封之先。商贾闻风远遁。既封之后。长江绝无片帆。设或兵马接续而来。凡山河僻岸。无不穷搜远觅。以求足数。不特商民已不堪命。而军机由此迟误矣。此历来封捉之苦。诚江省第一大害也。臣于入境后。目击江帆稀少。商旅裹足。日夕筹思。不遑宁处。何以急济军行。而支应无误。何以急苏民困。而乐利渐臻。非打造船只不可。臣前是以条议上 闻。拜疏后。即行驿传道。议动水驿钱粮。酌银两之多寡。量县分之大小。行令各属。尽数成造。计上自赣州。下抵江宁。虽路径有长江山河之不同。惟木楼红桨茅篷等船。可以通融兼用。庶利涉各得其宜。钱粮不致糜费。定以船数。限以完报。此臣造船之初议也。然县驿冲繁之处。各有动支应募。而通盘会计。钱粮有限。派造数少。应付繁多。不足以应一时之需。臣不能不虑始及终。特捐发俸赀。打造大船三只。小船五只。先为兴工。而合省各官。有能输助急公者。听其自便。此臣捐造之公议也。惟是差船既造。水手随之。臣先议令各县召募。定以红桨船每只。议用五名。茅篷船每只。议用三名。以为看管撑驾之需。但查水驿钱粮。已支用造船。而工食虑恐虚糜。臣再四商确。议以夫分久暂。粮定行坐之法。每船先募有家眷水手一名。常用管理。共计三百五十七名。红桨船大。一夫难以料理。议增单身水手一名。协管器具。共计四十六名。若临行出差。大船则添雇水手三名。小船则添雇水手二名。责之帮驾。以便长行。约计七百六十名。此管船水手之定数也。然水手既备。工食必需。臣议以有家眷水手一名。每年倍给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单身水手一名。岁给工食银七两二钱。共约岁该工食银五千四百七十二两。其临差添雇水手。度程计日。每日给银四分。但兵马过往不一。差使繁简不同。用船多寡难定。今就其少者而论。每船年轮。大约以三差通融计算。上至南赣。下抵江宁。今止以二十日计往回之程。岁约帮驾水手银一千八百二十四两。连常水手之数。共岁需银七千二百九十六两。加以原有额载差递坐站各船等项。可以资工食而赡修葺。似可无匮乏之虞。此水手工食之定数也。据该道报称各县陆续解验。共造完木楼红桨船一十八只。茅篷船二百零四只。共二百二十二只。共银一万五百一十九两零。又提督镇臣与司道府厅州县各官捐资乐输。共造完大船二十八只。中小船一百零七只。共一百三十五只。共银一万四千五百八十五两。二项共造完大中小木楼红桨茅篷等船三百五十七只。俱已先后竣工。解泊省河。交与驿传道总理。编列字号。竖牌为记。并委南昌府同知统领收发。兼司修。又责令南浦驿驿丞经理器具。稽查夫匠。临差则酌量应付。无事俱湾泊省河黄牛洲之浒。以免风波损失之虞。是役也。以本驿之钱粮。供本驿之应用。不费公帑。不烦民力。从此兵临获免掣肘之患。商民永无封捉之苦。于以速军行而致克胜。安民业而归乐利者。良有实济也。惟是捐助各官。或竭资俸。或卖马匹。以襄此举。均为 国计民生起见。伏乞  皇上俯念急公。优加叙录。不独江右废坠之役。可以鼓舞将来。而各省造船之举。咸有所观感而兴起矣。更祈  天语申饬。凡江右新造差船。往来载送。经过地方。验明字号。免予封捉。是又仰望  皇恩之远被者也。

  粤省夫务议粤东文海 
唐化鹏

粤东向年用兵。百姓死于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