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来朝。帝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赡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又尝谕户部。国家赋税已定。撙节用度。自有余饶。使民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何事聚敛也。沿及成祖仁宣英景宪孝诸帝。亦皆加意吏治。其有政绩卓著。往往特敕奖之。如成祖之于史诚祖。仁宗之于刘纲是也。诸良吏秩满当迁。或罣误罢黜。亦多因部民之请。俾进秩视事。往往至二三十年不易。其有因而作奸者。如永宁税课使刘连。结耆老请留。汉中同知王聚。求属吏保奏。则又斥谴随之。皆宣宗时事阅数年。辄遣大臣。分往各直省考察官吏。严其黜陟。而紧望之地。则特诏大臣各举所知。以为守令。如宣德中。先择京官九人为郡守。继择二十五人为郡守。正统中择京官十一人为郡守。后多为良吏。为名臣。朝廷既以吏治为重。中外大臣亦无不留意人才。仁宗诏各举所知。郎中况锺。以张宗琏荐。帝问杨士奇。士奇曰。宗琏实贤。臣与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锺所先耳。其后况锺之出守。则蹇义胡所荐也。翟溥则魏源所荐也。李湘则胡所荐也。李信圭之知蕲州。则张敞所荐。后守处州。则金濂所荐也。吉水令钱一本罢官。郡人胡广在朝力保之。遂复职。杨荣当国时。其家人犯法。邑令鲁穆严惩之。荣反以为贤而荐于朝。其时朝臣之汲引如此。在外大吏亦多持心公正。如叶宗人为钱塘令。人呼为一叶清。其死也。按察使周新哭之。田铎知蓬州。巡按御史过其境。无一讼者。知其下无冤民。遂荐之。擢广东佥事。此又外省举劾之大概也。且是时吏部考察之权最重。蹇义王直马文升先后长部事。尤以奖廉黜贪为要。史称蹇义慎择守令。考察明恕。而王直察举天下廉吏。以范衷为第一。翟溥秩满到部。以年老乞休。侍郎赵新。旧尝为其上司。曰。此江西第一贤守也。遂不听其去。句容令徐九思为巡抚所劾。吏部尚书熊浃。知其贤。特留之。此又吏部之能择人而任也。以上俱见各本传一时风气如此。故为守令者。无不洁[己](已)爱民。耻干清议。循吏传序云。洪武以来。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当英宗武宗之际。内外多故。而民心无土崩之虞。由吏鲜贪残故也。嘉隆以后。吏部考察之法。徒为具文。而人皆不自顾惜。抚按之权太重。举劾惟贿是视。而人皆贪墨以奉上司。于是吏治日偷。民生日蹙。而国亦遂以亡矣。后人徒见中叶以来。官方隳裂。吏治窳敝。动谓衰朝秕政。而岂知其先崇尚循良。小廉大法。几有两汉之遗风。且驾唐宋而上哉。

  立法议 
储方庆

国家惩贪之法綦严矣。官得赃满十两。吏得赃满一两者。坐以流徙绞斩之罪。视其赃之多寡递加焉。然赦宥亟行。宽纵者众。臣窃叹 朝廷之立法何其严。用法何其宽也。夫立法严则人无所措手足。用法宽则人将狃于法。轻犯之而不以为惧。故善立法者。不为不近情之科条。使天下有以守吾法。而不幸有小人焉。冒昧而犯之。则示天下以必信。而无所事于亟行之小惠。是以天下之犯法者少。而人主之法。足以立威于天下。今犯得赃者。自一两以上。辄坐以流徙。流徙重罪也。其去绞斩无几也。今以坐一两之赃。天下之官吏。其不至于流徙者几希矣。必有一日数犯者焉。必有一月数十犯者焉。彼其心岂不畏祸。而甘为不肖。以自入于刑辟哉。驱之于无可自容之地。则举足措手。便入网罗。虽有畏祸之心。不如转而为避祸之计。且有以逆窥 朝廷之法。未必尽行。而我不妨姑且尝试。遂其私图也。幸而无发其奸者。则 朝廷之法。不加于其身。不幸而奸发矣。所谓流徙斩绞者。随而议其后矣。迟之一二年间。流徙之狱成。而赦又至矣。故夫今日之官吏。皆有不信 朝廷之法。是以法虽严而不足畏。夫立法以威天下。而使人不足畏。法虽严与无法等。愚以为与其立法严而用法宽。何如立法宽而用法严。立法宽则人之犯法者少。犯法者少。则官吏皆得优游于法外。以自养其廉耻。而无迫促不自容之状。如是而犹犯吾法焉。是其心好为恣睢。以蹈不测之罪。更不必有所顾惜。以养天下之奸。治之流徙即流徙。治之斩绞即斩绞。天下既得自安于法外。而又不能幸免于法中。贪吏之风。庶乎其少息也。

  惩贪日知录 
顾炎武

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罪。多于朝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睿宗太极元年四月制。官典主司枉法赃。一匹已上。并先决一百。而改元及南郊赦文。每曰。大辟罪已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徙。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官典犯赃。不在此限。然犹有左降遐方。谪官蛮徼者。而卢怀慎重以为言。谓屈法惠奸。非正本塞源之术。是知乱政同位。商后作其丕刑。贪以败官。夏书训之必杀。三代之王罔不由此道者矣。

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黩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开宝三年。董元吉守英州。受赃七十余万。帝以岭表初平。欲惩掊克之吏。特诏弃市。而南郊大赦。十恶故杀。及官吏受赃者不原。史言宋法有可以得循吏者三。而不赦犯赃其一也。天圣以后。士大夫皆知饬簠簋而厉廉隅。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