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归里。军中亟望勉起视师。速殄寇。阁下必泣守垩室不出。自是守礼之正。议所不能夺。顾二三知好。必欲促之使出。屡以违礼之言。强耳甘寝苫枕者之听。其意。实出于万不得已也。昔者子夏问金革无辟。孔子既斥为从其利矣。顾又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郑注云。伯禽有徐戎作难。丧。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然则鲁公以三年之丧。起而急王事。孔子固未尝以为非矣。即前代李文达夺情视事一先生极疏劾之。末乃云。脱有金革之变。亦从墨衰之权。使任军事于外。尽心丧于内。则罗先生亦未尝禁人墨绖从戎。但大臣无故起复。则断不可耳。阁下值此沧海横流。中外倚赖之际。势既不可不出。出亦必难免物议。如来书所云。四五年后。即当有起而议其后者。顾以吾夫子伯禽有为为之之言与一脱有金革之变数语相质。论者当亦不肯深訾。而曲为之谅。至孔子所谓从其利者。则为至不肖者言之。阁下讲道数十年。忠信久孚于众。四海之大。无智愚贤不肖。断不忍以此疑吾涤生先生者也。昔先友江忠公居父丧。当事迫。令从军。及以功叙荐剡。忠烈知之。则泣辞曰。吾涤生曾侍郎。屡书戒我。即有劳必不可受保荐。贻讥清议。忠烈尝手书告知交。今其书尚存吾箧。可共白也。虽然。阁下至性纯孝。不幸两次夺情。吾知必不肯违礼轻出。无已。则固请终丧。 朝命必不许。号泣告墓以行。事平之日请于  上。家居心丧三年。少报生我鞠育深恩。庶几忠孝两尽。而于义理似为不悖。阁下其采择之。江忠烈之殁。 朝廷既命于江西湖南各省建立专祠。顷商之邵朴山太守。于宝庆濂溪书院。为忠烈特立一祠。申乡里私祀。而以新化邹叔绩观察汉勋。邵阳周光庭副将云耀。及忠烈弟汝舟观察忠济。从弟诚甫副将忠信。祔祀此。今日激扬忠节。廉顽立懦之举。当为大贤所愿闻故敬以告。率泐奉答。敬询孝履不宣。丁巳闰五月十九日邓瑶顿首。

  再复曾涤生侍郎书          
邓瑶

涤生先生礼席。闰月杪读手书。知先丈窀穸大事已毕。不胜至慰。嗣闻阁下复上疏固请终丧。而  圣主竟如所请。准先开兵部侍郎缺。暂行在籍守制。于是叹阁下纯孝之思。乃今得稍稍慰矣。军兴以来。世之以苫之躬。溷戎行。如孔子之所谓从其利者。以多矣。得先生兹举。使人懔然知纲常伦纪之大。礼义廉耻之维。因求古昔圣王。所以制为丧礼之遗意。庶几人心不至尽昧。天理可冀终复。瑶昨与彭晓杭大令书。以为先生兹举。可谓挽狂澜于既倒矣。然非  主上圣明仁孝。曲体臣下哀慕苦衷。必不能荷此  恩旨。草莽小臣。又以此仰觇 朝廷盛德。知 国祚悠久。盗必有殄灭之日也。昔谢迭山力诋当时起复之非。至谓宗社之所以为邱为墟。生民之所以为血为肉。实由于此。今 朝廷于前大学士贾公终制之请。则遽许之。于阁下固请终制之奏。亦曲允之。  主上以仁孝治天下。本原之地厚矣。譬之树木。根柢磅。生机勃茂。虽有烈风骤雨。严霜盛雪。摧伤其旁之枝叶。而于本干必无亏损。枝叶终必鬯达。何则。其基固也。天佑 圣清。延祚未艾。此非理之所可必者哉。瑶恭诵  批旨。又有云。江西如有缓急。仍赴军营以资督率。此外各路军营。设有需才之处。特旨派出。亦不再行请。此则  圣主知公忠诚可倚。终欲以大事相属。委曲审慎。极费权衡。阁下之感激  主恩。不敢一日心忘军事。又当何如也。他日 朝命傥再敦迫。而军事孔亟。或必需执事一行者。似难固辞。瑶之为此言。非欲以无礼处执事。且致自取咎戾。以生灵涂炭极矣。苟有可以纾其难而致之生者。则墨绖从事。当为天下后世所曲谅。若江陵之无故起复。自难见恕清议。而武陵衣绯入内阁宜石斋先生。及刘同升赵士春成勇诸人。痛加纠劾。遂冒百世之罪名也。然石斋入对。言夺情之事。在兵部犹可。在内阁则不可。则于兵事亦若稍宽其责矣。今日之事。惟冀诸将帅同心戮力。迅扫搀抢。俾执事宅忧垩室。得终三年之丧。毫无遗憾。则先生大幸。抑亦 朝廷之盛事也。江忠烈公祠已告成。八月初四日。朴山太守率同文武僚属。奉主致祀。是日观者如堵。谓郡中二百年来。无此盛典。瑶撰祠堂碑文。脱后。太守属唐钧季同书石镌刻。谨以搨本六分寄呈览。蒋芗泉太守。及江君达川先后带勇剿贼粤西。昨接辛皆中丞书。言蒋君驭军严整。谋勇兼备。绰有将才。收复兴安灵川两城。楚军之力居多。平乐一带。非仍借楚军之力不可云云。自阁下以忠义倡天下。人多应之。而忠义勃发。不可遏抑。战功最伟者。江氏兄弟外。则皆公之邑子。何湘乡人材之多耶。光阴迅驶。秋又将残。岁月虚掷。言之可痛。裁笺奉荅。愿言不罄。丁巳八月初六日邓瑶顿首。

  丁忧定制疏             
吴元炳

再各省丁忧人员。从前因军务 奏留在营。或因道路梗阻。或因无籍可归。准其在服官省分庐墓守制。服满就近咨报起复。嗣于同治八年。吏部议覆御史王师曾条奏折内。军务肃清省分。丁忧人员均令同籍守制。并申明回籍起程限期等因。奏奉  谕旨咨行通饬在案。定例文章。何等严密。无如官积习相沿。往往有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