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万张。百人应可对十万张。每一日即可收十字。计六十日便可对完。即以减半计之。每人对五百张。至一百二十日亦可毕事。而户部告示云隔日仅收一字。此臣之所不解者一也。一还钞不宜过迟也。臣闻总局十一月二十日所收钞票。批云十二月二十二日领回。二十二日所收钞票批云十二月二十四日领回。夫收钞以后。不过核对钞根。分别真伪。该局既系隔日一收。则本日所收之钞。次日谅已对完。又次日即可发还。即或三日不能则五日。五日不能则七日。何以必迟至一月之后耶。换钞之家。亟须应用。乃宝钞已交局矣。转瞬时至腊底。不但钱不得取。即钞亦不得出。民情穷迫。恐致别滋事端。而总局地方。又设在东安门外。密迩 禁城。先事豫防。尤宜加意慎重。臣闻外间富商巨贾。多有收买钞票以图取钱者。今总局还钞。必曰对月以后。将来买钞之徒。句通总局。遇有字号重复之票。必至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名为便民而适以厉民。名为除獘而转以滋獘。此臣之所不解者二也。

一大钱宜并流通也。臣闻总局现办章程。拟概发给制钱。不搭当百当五十大钱。夫当百当五十大钱。外间诚不便用。顾此项大钱。现在未能停铸。 国家发给八旗兵饷。发给各官俸票月钱。无不按成搭放。何独至发钞。则必曰概用制钱。此系总局奸商买钞至多。从中渔利明矣。宝钞贵流通。大钱独不贵流通乎。况外间初传商人捐钱百万串。现闻商人凑捐不过十万。试思商人所有钞票。奚啻百十万串之多。以所捐十万串钱。取 国家百十万串钱以去。尚得谓非假公济私乎。宝钞已用年余。一旦发给实钱。即使搭成付给。亦属喜出望外。而必曰概给制钱。此臣之所不解者三也。一商人宜示裁制也。臣见商人告白。贴街衢。第一语即云本局流通钱钞。又云此系京城各行义举。为流行宝钞疏通市面起见。一似此次钞本。全系商人捐发者也。其实商捐现止十万。以所发六百万钞计之。不过六十分之一。顾已专擅若此矣。臣愚以为。 国家办事。须持纲纪。此次办理发钞。凡有所告于众者。应归户部用印出示。以免太阿倒持。今问其经理。则曰商人。问其接济。则曰户部。行之日久。又必曰户部欠商人钞本若干万。前此官钱铺。以官号之票存。指为户部之欠款。商情诡诈。已有明征。而户部办事各员。犹复甘蹈前辙。此臣之所不解者四也。以上四条。相应请  旨饬下王大臣会同户部悉心核议。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施行。

 
卷六十一 礼政一礼论

  礼论    
王效成

天地为虚气。而生人为散数。交通流转于其间者二。有形则货财。而无形则礼节。礼节所以维持夫货财也。天地祗此生物。人不知惜之。则耗散者益不足。蓄积者益有余。而贫富之势悬绝。先圣王默识其深也。于是制为交际宴会昏丧祭之礼。各称其家而为之。则庶人不得拟士大夫。士大夫不得拟君公天子。其所用恒视其所有。而又凶荒杀礼。山泽异礼。通时与地以酌剂之。故古民亡僭踰之罪。而资产得以常充。财之出入移易。隐受约制于无形。而人忘其拘苦。岂不简而神哉。论者深原之以为陶育之具。浅者则曰。是等威之辨也。人之生也。衣食给而后善心生。官骸之和淑。乐利之所充而达也。不探其实义。徒执学士升降揖让之。概之人人。论仪文与论等威。其精粗殊而其失要不异焉。三代以降。田不口受。民各私其产。富者厚自奉养。而贫者朝夕不赡。不均甚矣。然而人性好矜胜。文饰日滋而未已。亲戚宴款。动议方物。往来馈遗。重以金币。丧葬之家。雪盈堂涂。缁黄列进。盛音乐以娱宾。不如是则谓之不孝。男女昏耦。礼未毕而征逋者填门。豪家以骄其里闬。而无识效之。更愧厉其不若。不务竭其资不止。方自以为世礼之相因远矣。非一人所得更也。今夫禀气之不齐。医者不能人立之方。则莫若一使之保节。而脆者充。壮者益固。品地同而生计参错。礼不能以整一。而俭则可以咸遵。夫俭固礼之本也。先王之制。牲牢玉帛之陈。几席章服之具。钟鼓笙管之奏。未尝不务从其厚矣。然而瓦尊也。明水也。大飨腥也。冠缁布也。疏布之用。而蒲越鞂之设也。观其所尚。则其微意可知。人即至贫。不能具多品矣。区区简质之备。独不有可安者乎。有力者知所贵在此不在彼。则其侈心不作。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当井田未废且然。而况其为无恒产时哉。且昔之人亦尝讲求于斯矣。明堂学校巡狩养老郊社禘祫诸典。征辩古昔。聚讼丝棼。三代创制之精。莫巨于是。议之而不敢忽焉。而卒未有振兴如三代之盛者何也。详行于朝庙之上。而未能通于闾阎之隐。增饰视听。文在实亡。民气何自而。治理何自而隆哉。虽然。礼乐者人情之着也。斯人一日不绝。即礼乐一日不亡。古之匏土等音废矣。而今未尝无其乐也。古之丧昏祭宴异矣。而今未尝无其礼也。独奈何士大夫动作自恣。导乱愚甿之耳目。僭越亡等。生资坐消。虽有恭俭之君。宏毅之主。而欲求礼乐之效于一朝。卒不可复得。错曰。商贾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埶。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