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至于八旗兵丁。不贾不农。别无生计。一月之入。惟此钱粮。八口嗷嗷。待而举火。今既依官折发。支领所值几何。势不能赡养家人。计惟有束手待尽。其余间冗。力尤不给。骨立黄瘦。十室九同。愁苦之情形。实寻常所未有。尚赖  圣慈矜恤。屡予增加。饭厂展期。不住散放。得以稍谋果腹。旦夕苟延。然实惠岂易均沾。众情未可长恃。求生之心既迫。苟且之念必萌。滋生事端。何所不至。京师为根本重地。岂可不为寒心。臣愚以为大钱不罢则市价不平。市价不平而欲兵民之无困。不可得也。且大钱之不便。人无愚智。皆所共知。而未有为  皇上一言者。徒以经费支绌之际。稍有利益。不容妄议更张耳。臣请以利害衡之。夫所谓利者。不过曰减本损工。可敷支放而已。不知得其利者一而微。受其害者三而大。当十钱六七百始抵制钱一千。然质重者。一文可铸制钱五六。轻者亦可铸四五。利既数倍。人争私销。近闻畿辅风行。率皆自京贩卖。如此不止。将成钱荒。害一。饭厂久行。糜费不少。货物短绌。关税更亏。阳获锱铢之微。阴失倍蓰之利。害二。食用弥艰。盗风日炽。兵无劲旅。人有危心。害三。具此三害。臣见变法本以利国。而反使上下交敝。恐非权宜变通之本意也。伏查咸丰七年。户部于酌改卯额折内奏称。制钱自 国初以来。历年鼓铸。洵为经久不易之常规。虽变通贵乎因时。而成法不容尽废。请仍以一卯铜铸制钱存库。当时计臣此论。具有深意。况今时移势异。流獘丛生。岂宜因循。不思改计。窃谓月铸五卯制钱。辅以宝钞。使支放不至大绌足矣。如此则钱少而贵。诸獘可不除而自去也。

拟请 饬下户工二局。将大钱概行停铸。仍铸制钱。然后涣发德音。与民由旧。其布在民间者。令崇文门各税务及捐铜局得以收纳之。或除正项职官外。专以捐级空衔贡监等项折收。俾定章程以示限制。庶废钱既有所归。亦可藉资镕铸。数月之后。必复旧观。 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臣尝考于书史。窃见自古圜法。如周景王之宝货。蜀汉之直百。魏之当五百当千。晋之比轮。唐之开通元宝。明洪武之当十当五。虽为制各殊。然行之未几。卒以皆废。乃知大钱法难经久。自昔已然。简册具存。非臣臆说。仰惟  皇上至圣至明。物力之艰。久已上邀 洞鉴。伏读本月二十三日恤兵之 谕。未尝不感激涕零。宋臣苏轼有言。以物与人。物尽而止。以法活人。法行无穷。若今日欲厚民生。其事莫便于此。伏乞  皇上博咨广访。并饬部熟议施行。或别有良法。可以救獘补偏。非臣之愚所能拟议。不胜恳切待命之至。

  致王晓林中丞议大钱书        
吴文镕

前奉手翰。并大疏稿二件。盥诵数四。无任钦服。此时银钱并用。既多窒碍难行。而坐视不救。势将伊于胡底。舍大钱一法。更无别法。鄙意向以为然。读大着各条。细入无间。其扼要在钱值与铜价相埒。自无私销之患。而一切赋税皆许兼纳。自可逐渐流通。要知铸大钱看似益钱。其实乃益银。盖可以轻钱之赍。即所以济银之穷。虽目前未必即有大效。而由此转关。其功用正无涯也。正未知 廷议若何。至用金代银。尊意不过带笔。闽中却切实发挥。看来金价必与银价相较。恐滞而多窒。且未能多多益善。即姑作罢论。亦无不可也。大钱之妙。妙在但与现钱较量。置银为虚位。仍听其自为消长而潜移默夺。可倾其势于不觉。昨 星使汪衡甫先生亦见示大钱议。其议专就京师言。拟法行自近也。此间吴小谷大守亦有大钱说。其中节目。小有参差。而两君大意。则皆与尊见相合。亦可验人心之同矣。未稔何日吉旋节署。辰惟霜信送寒。珍卫自宜。定符颂悃。

  请饬各省解钱筹铜规复制钱疏同治六年 户部
窃惟当十大钱之设。原因铜觔缺乏。欲以数文之铜。当十文之用。推行各省。以期变通尽利。乃行之既久。市廛相率折减。每大钱一枚。不独不能当十文之用。并不敷所縻之工本。欲省铜而转以费铜。且小民零星贸易。以钱易银。及以钱购物。均受折减之累。于 国用民生皆有未便。此亟宜停大钱以复制钱也。惟是大钱一项。专行于京城之内。凡商民出京。皆须携带制钱。十余年来。京师制钱。早已搬运殆尽。市间所存。无非大钱。一旦下令更张。大钱既停。制钱无出。民间无钱可使。必致哗然。咸丰年间。停用铁钱之时。前车可鉴。此欲停大钱而不敢骤停者也。臣等审时度势。惟有令外省筹解制钱。汇集于近京处所。俟制钱充足。然后明定章程。与民更始。庶几不动声色。而旧章可循。前与升任臣部侍郎谭廷襄筹议及此。臣廷襄以曾署湖广总督。得悉湖北盐厘各卡。多系征收制钱。可以酌量提解。至钱质笨重。不便陆运。须用轮船装运。湖北省濒临大江。适为轮船通行之地。当经臣廷襄函询该省督抚。旋据函覆。事属可行。特湖北一省。现钱有限。必须临海临江各省。通力合作。方能收众擎易举之效。查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厘金皆旺。海舶可通。现时各该省督抚。均系认真办事公忠体 国之臣。虽未经臣等逐一函商。定能顾全大局。与湖北省一律设筹提解。拟即令该五省各于盐卡厘卡收款内。每年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