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租者。瘠薄之田。竟至白送与人承粮而不受。此种情形。推之他省。何莫不然。其难二。

一民闲光景。既形萧索。幸遇丰年。谷石又苦不能得价。如有田百亩。计应收租谷二百五十石。按今土风时值。虽大稔之岁。至多不过收租八分。得谷仅二百石。如逢谷价极贱之时。每石止能粜钱四五百文。除厘金外。得钱不满百千。完纳丁漕。需其大半。所留余以事父母畜妻子者几何。不必有胥役之苛索。而急公已觉吃力。其难三。

一乾隆嘉庆以前。民俗直朴。丁漕户口。均系本身的名。近来率多别撰字样。一人而有数户。差役每以无从查传为词。若有人充当现年。即能逐户清追。亦可备官传问。协图之所以为良。其无现年者。谓之涣图。又谓之烂图。协图之花户。有巧取者。往往别立户名。隐寄于涣图。以冀拖欠。又协图轮充现年。必派甲费。其粮少之甲。派费较难。有取巧者。亦往往别立户名。隐寄于粮多之甲。以图规避。此则近日民情之谲也。地方官若于协图一法。废者能为之兴。涣者能为之萃。巧者能为之设法以杜其獘。则于催科之道。思过半矣。其宜一。

一差役得钱包蔽。总以不令欠户见官为秘术。前上元令袁枚有言。择民欠粮多者。召花户而欲见之。未有真花户到而粮不纳者。又前庐陵令杨晓昀署安福篆时。催征必令花户亲到。比较必令总头受责。其图保差下乡。虽赂以钱而不敢受。一时风动四境。即极疲之户。亦无不争先完纳。此已着之明验。其宜二。

一向例征收。非上忙满半。下忙全完。概不准纳钱给票。小民铢积锱累。未满一票之数。而催粮之役至。索赂以去。辄耗其所积之半。如此屡积屡耗。赂役之费。往往多于正供数倍。而粮终不能纳。闻昔有一令。准其分两次完钱。完钱先给小票为据。俟届限完满。换给串票。民间因大称便。征收更有起色。此亦讲求催科者。当知所变通也。至一人而分数户。亦恐粮数过多。一时措钱非易。若准其分票完纳。则此獘可除。免至户口纷繁。茫无稽考。其宜三。

一前有一令。于民间呈递状词。除命盗伦纪重案外。如因口角钱债细故兴讼者。先令开明本身花户钱漕若干。查核按户清完。方与准理。此与考童互结。声明并无抗粮。方准与考。同一办法。一可以清顽户之欠。一可以遏渎讼之风。似为一举而两善备其宜四。

一收纳钱粮。必用官板大钱。市间日用常行之钱。概不准收。花户率以市钱一千。向铺商易大钱九百。迨完纳后。署中以此钱易银。每串可加钱色数十文。愚民不无吝啬。致多延欠。地方官既任听境内通行市钱。何不可通融收纳。以本处之钱。于本官原无所损。似不必拘定大钱。致令征收减色。其宜五。

一乡闾之有殷实。官民均可恃以为缓急。宜保护不宜扰害。近来地方官听信丁役怂。辄将本甲或本村积欠。勒令殷实代完。丁役又复从中索诈。富民既苦侵削。顽户更多拖欠。从此征收愈不易办。其不可一。

一州县以催科为考成。坐署治事之日少。下乡催粮之日多。所到之处。辄传唤在庠生员。写立限状。责令每卯催完若干。动以详革恐吓。不知寒士笔耕为业。家无恒产者。十人而九。本身既不欠粮。又无总催之责。何可强以不应为并不能为之事。且反令欠户置身事外。更滋玩延。其不可二。

一近来各州县。更有委派官亲家丁。带领勇役下乡。分催钱漕。倚势作威。异常骚扰。牵累架诬。明勒暗索。甚至偪毙人命。捏饰弥缝。本官受其欺蒙。鲜能觉察。其家丁并擅用名片。投谒绅衿。尤为不成事体。其不可三。

以上所陈十六条。各省互有异同。臣籍江西。较为详悉。虽丁漕之利獘。不尽于斯。而户口耗伤情形。可想见。拟请 谕饬各督抚臣悉心体察。督率所属州县。实力兴除。去其害而适得其利。便于民而不损于官。总期 国计民生。两有裨益。夫抚字心劳。催科政拙。千古传为美谈。方今库款支绌。丁漕一项原不得视为缓图。但能寓抚字于催科之中。使赋课常登。乡闾不扰。官吏全抉烛天之獘。小民不虚献曝之忱。而施善政以培养生机。励官常以挽回风气。多行实事。勿托空言。则所以裕 国用而固邦本。探源之治。不外是矣。

  厘剔官吏经征钱粮积獘疏光绪十一年 户部
奏为正供钱粮。缺额过多。亟当厘剔官吏经征积獘。核实整顿。以复旧制而裕饷源。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闻古制赋税者。计其岁入。以供郊庙社稷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有司禄食。车马兵甲士徒征调之用。故曰正供。成周创制。重以要会簿书。而国用通于三十年。深虑无九年三年之蓄。财赋阙供。岂细故哉。我 朝承平旧制。惟恃正供所入。以备度支。经费既有定款。钱粮尤鲜未完。亏空少而獘以清。故 国用足而民不困。军兴以来。田赋缺征。不得已别为筹饷。关税之外。又抽厘金。引课之外。复增盐价。他如牙帖捐输之类。重重加收。百姓困穷。疲于供亿。及至军务平定。终难减裁。良由吏治不修。政刑不饬。勇丁于寰区。员役浮于常设。坐致物力耗竭。而用款日多。即使钱粮丝毫无亏。犹苦不给。况夫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