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而多为名目。别启径途。巧言以动  圣听。托说以剥民财。窃恐其患有不至于财匮者。  祖宗谟训具在。灵爽式凭。自宜无有忍出于此者也。忘分僭越。谨陈管见。伏冀钧裁。无任感激惶恐之至。

  与陈芝楣同年论清查交代书       
徐宝善

少穆前辈勇于任事。而才足济之。得吾兄为之佐。何废不兴。何坠不举。惟奏查牧令交代。兹事久历因循。惧发大难之端。遂有缺皆累。如痈疽然。积久无不溃烂者。及时发之。固智者事也。然则弗办则已。若办犹不办。则以后愈难着手。必有作茧自缚之患。窃尝揆之时事。断不可务赫赫之功。必先将各缺所亏。一一知其实数。然后宽以岁时。勒以成限。加以调剂。俾积累者得渐次弥缝。勿任一朝溃决。寓旋乾转坤之手于不大声色之中。庶元气不伤而国帑有济。然使少存姑息。不择一二顽劣不职者严创之。则威不立。威不立则令不行。而长官苦心调剂之方。适足为私饱中橐之计。犹是自缚之术也。宽猛之闲。是在大才之权衡。蠡测之见。未识可效愚者之一得否。

  致何青耜户部兆瀛论米折书   
汪本铨

浙中振事。委曲求全。均就妥贴。统计用项不逾百万。可谓煞费经营。兵米缺额甚多。前议以本折搭放。行之数月。各已相安。今奉部文九本一折。如果十余万米可以筹划。又何靳此一万余石。而必议给一成折色耶。至部议筹米之法。曰采买。曰捐输。曰仓谷。采买则须倍价。[捐](损)输则无定期。仓谷实贮无多。尚须留作明春粜济。种种窒碍。而不能辨也。太仓空虚。窃意八旗甲米。亦宜参放折色。虽有损于库帑。然较之采买。不过半价。非明损而实益乎。今必于米贵之时筹米。且于米缺之地取米。既费 国储。亦妨民食。似非计之便也。管见所及。敢以陈。

洵童年孤露。复经丧乱。先集散佚无存。此书系道光己酉先君子任浙藩时所作。洵后从何青耜先生乞得。因关时事。谨手录编入。尚有绪论。存钱币类中。吴子序冯林一两议。及吴文节一书。合而观之。略见大概。荩臣谋国。集思广益。于救弊补偏为尤难矣。男洵附识。

 
卷三十 户政二理财中

  条陈国用事宜疏道光十三年  
那斯洪阿

奏为 国用宜清源节流。严出入而定常经事。窃惟礼经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古人于备豫之道。言之亟亟者。所以防有事之时。敛财病民也。盖以尧水汤旱。虽盛世不能无荒。三苗玁狁。虽大化不能免金革。是以思患而豫防之。我 国家车书一统。幅员之广。自古未有。夫地方既大。财赋自应日增。宜乎贯朽而粟陈矣。矧  皇上躬行节俭。中外悉知。而 国帑不见充盈者。无他。一在于理财之臣不严于财之入。一在于用财之臣又滥于财之出也。我 朝赋税定额。鉴于明季加派钱粮之獘。体恤民商。税为轻减。故一年所入者。统计地丁盐课关税耗羡各等项。不过四千数百万两之数。而俸饷廪食杂支等款。约有三千数百万之多。果使地丁无欠。盐课税务无亏。所余虽属无多。尚可久而自裕。乃近年以来。地丁无岁无欠。盐课税务无岁无亏。所入已不敷无事之用。兼之新疆湖南广东福建连次军需。两河屡兴大工。直省频年灾赈。一经有事。动增数百万。无怪乎司农莫展一筹矣。每见军需河工等事。有议开矿利者矣。有议加盐价者矣。有议开捐纳及劝商捐者矣。上廑  圣心。权其利害。或驳斥不行。或暂行即止。乃系不得已之权宜。实未可为久远之计划也。臣伏思充 国家之用者大端有三。曰地丁。曰盐课。曰税务。财之源也。是宜严催之。督课之。推广之。使应有者不使或无。则财之源清矣。耗 国家之用者大端有三。曰河工。曰亏空。曰费。财之流也。是宜变通之。修补之。裁汰之。使本无者不使或有。则财之流节矣。臣非敢于拜章之始。即为言利之臣。亦不敢避不韪之名。而缓当急之务。谨就臣管窥所及。敬为  皇上陈之。一经征地丁正项钱粮官员处分。应照旧例从严办理也。查户部田赋。例载赋额丁额。通共各直省所入者。共约计银二千七百余万两。 国家经费。强半赖此。然必各省皆遇丰收。各州县全无积欠。始有此数。近年以来。各省州县经征钱粮。求其全完无欠及欠不及分数者。往往难之。何则。处分之名虽有。营脱之计甚多。是以玩泄日甚也。盖地丁钱粮。欠者有二。有欠在民者。有欠在官者。究之其过皆在于官。我 朝赋税本轻。各直省上则之地。每亩科银不过二钱三四分。中则下则止于一厘数毫。至甘肃省分。有科银二毫者。虽地之肥瘠不同。然较古人什一之法。又轻甚矣。是以遇丰收之岁。寻常百姓。未有不愿早输 国课。幸免追呼。即有一二疲玩之户。该州县果能实力督催。亦何难于完纳。无如不肖州县。懦者缓于催科。强者敢于擅用。迨至积欠已多。或营谋升调别缺。离任即可议结。或赶紧加捐级纪。抵销仍可居官。此钱粮所以日见不足也。查吏部旧例。内载各省督抚应行保题各缺。承追督催停升征收之案。不准保题。又调补调署官员。督催分数钱粮。不准调补。详核例意。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