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百倍于旧。盖饥寒者。盗贼之媒也。水旱者。饥寒之本也。是治盗贼者亦治其饥寒而已矣。民易犯法。而辄自诿于饥寒。此乱民也。知用法而不恤民之饥寒。此暴吏也。仓储有一定之数。赈贷有一定之时。数不可竭。时不可常。则民之不饥寒者暂。而其长饥寒者无穷尽也。耕九余三。天地之道。十年之内。必丰多而歉少。乃凤泗初无丰时。良田阡陌之不分。粪薙之无法。耕耘之失时。而其故多由于水利之不治。水利不治则民无所归。其弊不至于寇攘奸宄不止者。亦势为之也。凤颍之水利。以长淮为经。左挟汝。右挟涡。其次则濠梁五河之水。由淮入于泗之洪泽。而千里闲之小河支流。盖不可胜纪。其潴而为湖。规而为塘。为颍之西湖。寿之安丰塘。其较著者。汉扬州刺史刘馥治苟陂茹陂七门吴塘。以溉稻田。魏文帝以谯旧乡便徙民屯田。皆藉淮水为用。其它凡一州县之境。沟渠遗迹。各以百数。始则湮弃。渐则侵占。官不知利民。民亦不知自利。岁月既久。视为固然。有以水利为言者。则笑之矣。古君子以起敝振衰为心。具移风易俗之志。潜移默运。拔本塞源。遂民生而扼悍俗。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壬戌春。以官事牵率来临淮。居小舟中五阅月。侘傺之余。辄步沙渚中。与老农牧竖互相问答。详询风土。览川原。慨人事之不修。念补救之未晚。窃拟此议。以俟采风者之刍询焉。

余少壮妄以匡时自期。浮沈廿年。了无尺寸之柄。偶一兴作。忌谤纷来。惊弓孤羽。尚复何所措意。而惓惓之怀。犹冀以记问为中流一壶之助。其愚也。抑可哀也。自记

 此议有关大局。非仅为一隅水利计也。故与平捻善后一议以类相次。俾济变者益知推行尽利焉。

卷一百十四 工政十一直隶水利

  畿辅水利议


天下有大计。可以宽东南之民力。而后国家裕足食之源者。莫如行西北之水利。而尤莫切于畿辅。然欲兴其利者。必先有以操其根本。而达乎神明变化之权。然后可以成大功。而传之久远。昔北魏裴延为幽州刺史。立渠溉田万余顷。唐瀛州刺史卢晖引滹沱溉田五百余顷。宋何承矩于雄莫霸州兴堰六百里。元丞相脱脱立分司农司。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闲。北抵檀顺。东至迁安镇。立法佃种。给钞五百万锭。期年大稔。明徐贞明水田议尤详。尝以九月任事。至明年二月。已垦至三万九千余顷。卒为浮议所挠。论者惜之。此古营田之尤着也。 本朝雍正三年。   上命怡亲王周履三辅。大兴营田。五年分立四局。一曰京东局。辖丰润玉田诸州县。自白河以东咸隶焉。二曰京西局。辖宛平涿州诸州县。自苑口以西咸隶焉。三曰京南局。辖磁州永年诸州县。自滹滏以西咸隶焉。四曰天津局。辖天津静海沧州及兴国富国二场。自苑口以东咸隶焉。其所引水。小则诸山泉。大则拒马河子牙河白洋淀小清河滏阳河滹沱河永定河及海口潮水运河潮水。自五年至七年。得田六千顷有奇。此尤近事之可征也。迄今甫及百年。遗迹多湮。岂无望于修明其绪者欤。余尝历直隶诸府。考其志书。乃知北方水利固可行。然亦有难于南方。而不当一概施之者。徐贞明反谓北易于南。夫岂其然。盖南方土黏而固。故田塍厚仅数寸。而开畎出水之川。终岁不毁。北方土瘠多沙。虽寻丈之堤。水入则坏。此土质之异也。南方多水之委。且旁有所束。故源远而流不甚激。终岁不竭。北方多水之源。冬春水涸。虽近河之田常不赡。而远者益难及。夏潦一至。则势激而多壅。近河之地。先受其害。其去易涸。故下流所资亦无多。此水性之异也。南方气暖。春雨常多。蓄秧莳田得及时。北方雨泽常稀。值雨则又忧水潦。此气候之异也。且如史起引漳。传为美谈。而今志书谓漳水决不可引。亦犹郑国引泾。而泾阳县志言泾水决不可引也。非又古今之异宜哉。然则欲兴水利。必先相其土宜。仿南方筑圩蓄水之法。或开支河之流。或为潴水之塘。而又参用古人沟洫浍川之法。旱则引水以至沟洫。潦则引水以达浍川。然后水之便者可以代雨。而又以防其泛溢之虞。其余粪田之物。播种之具。一切募南方人为之。其土之必不宜稻者。仍使之艺旱谷。旱谷不可以久藏。则于近地产稻之处。易谷以为积贮。又使多植枣栗以供食。要使地无旷土。民无余力。即不必尽为水田。而所得者已不少。则无论可省南方之输运。而先有以裕北方之食用矣。由畿辅而推之于秦晋齐鲁。其利皆可兴也。然今之田。皆民闲世业。岂可夺其自前自有之利。以供我之开渠筑岸。相其水势而行之哉。是必厚偿其直。而募人以耕作之。随时以修治之。则公帑之耗。其可以省乎。故徐贞明亦言惮于费财。而欲举力田之科。开赎罪之条。吾恐尚不足以劝也。善乎。许力臣先生之言曰。虞集之议。不行于当日。而丞相脱脱能行之于至正闲。以其时钞法盛行。内帑不亏而国用足也。然则欲行水田。必先讲求钞法。而后为之不忧其无成。成之不忧其旋废。斯诚万世永赖之利也夫。

  畿辅水利议叙略  
林则徐

窃惟 国家建都在北。转粟自南。京仓一石之储。常糜数石之费。循行既久。转输固自不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