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海滨远阔之区。何妨任其游衍。古人所谓不与水争地是也。此浮言之可靖者五也。或又谓民生日匮。犹议劝捐。 国用不充。犹请筹款。殊非当务之急。不知利之在一二日者。苟艰难即可缓图。利之在千万世者。虽竭蹶亦当补救。即如今岁夏秋清水潭一决。刘老常开。而 国课之暗亏者数百万。民财之立耗者数千万。今为之兴大利。除大害。而大宪筹一年之款。小民费一岁之捐。卒能千百世永享其安。数千里咸蒙其福。孰省孰费。孰急孰缓。必有能辨之者。况袭旧则岁修不少虚糜。灾区终难征税。复故则关税即可增色。湖滩并可升科。此其利钝损益。更有难悉数者矣。此浮言之可靖者六也。总之堵三河。辟清口。浚淮渠。开云梯关尾闾。四项工程。缺一不可。而或艰于经费。小为补救。仅堵三河而不大开引河。则上游之水无由泄。颍凤之害不能除。仅开引河而不大挑清口。则洪湖之水不畅出。盱泗之害不能除。仅挑清口而不宽浚淮渠大辟云梯关尾闾。则水不注海。杨庄王营一带。必忧漫溢。安东阜宁。水行地上。设经汛涨。易于溃决。清桃安阜之害不能除。抑又思之。非常之举。非其人不能成也。有其人不获其时不能成也。今诸大宪经纬天地。底定乾坤。举行禹功。易于反掌。且疏浚堤防。未有易于此时者也。向时淮为黄夺。浊沙排空。开辟尾闾。河臣束手。是以淮扬省乡先达高邮孙濩孙虽有再辟利津海口分为两渠之奏。宝应朱泽云虽有开浚渔沟大河让淮故道之策。山阳徐越虽有请开黄家嘴支河分黄导淮之疏。议终不行。盖时不可为也。今则天心厌乱。黄河远迁。千载一时。会逢其适。乘此施功。事逸功半。而黄河远徙。仅踰十年。御黄旧堤。稍加修葺。择其险要处。帮做堤工。屯潴淮水。即足相容。不乘此时而为之。设或再逾十年。黄河两堤。全归铲削。虽欲再议复淮故道。万万不能。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则治法治人。民望如岁。而又处不可待之时。诚能于今岁冬季。设法挪款。大开引河。将旧黄河稍加挑浚。庶来岁盛涨之时。洪湖有所分泄。即运堤不致凭陵。新做堤工可期保护。里河埽坝可冀缓开。其堵三河。浚清口。挑淮河。辟云梯关尾闾。帮两堤柴埽大工。定于来岁冬季举行。亦于来岁秋收征费。则千百世之害于此去。即数千里之利于此兴。岂不懿哉。

拟复淮水故道章程十五条。附列于后。

一成子河东拟闲段跌塘也。欲使淮泗两水尽从故道入海。必先审明去路。大筹宣泄之方。而自成子河以迄海口。约四百余里。遽欲大加开辟。不独工程难就。且亦经费不敷。拟浚废黄河时。仿沟工沟线之法。其法每十里挖一跌塘。每十里之中。河头浚宽十二丈。以次递减。河尾以六丈为准。底俱半之。深以过水四五尺为度。于此即挖一跌塘。每跌塘长约十丈。宽约七十丈。深约二丈三丈不等。盖河槽板沙。非有激浪。势难冲刷。一往奔腾。不十余里。其势即缓。能十里挖一跌塘。则水势将缓之时。复由跌塘束入河槽。自宽而仄。其浪必激。激则挟沙而行。冲刷甚易。不三四年。废黄河可刷宽七十丈。深二丈三丈以外。河工所谓逆跌法也。惟海口跌塘。河身尤须宽深。以人力补天工。施功无多。而收效甚捷。近日黄河之中。水塘极多。开河之时。或逢湾取直。或以水塘为跌塘。或不及十里。或稍过十里。则又在督斯役者。随时相机而行耳。

一洪湖引河拟因势开浚也。洪湖南趋已久。不设法开辟。未易挽而之东。查束清坝外。旧有引河五道。今大半湮塞。惟张福口引河。尚有涓涓细流。天然引河。尚有河形。拟因势开辟。其天然引河。由七堡口入涸黄河。其张福口引河。由顺清河杨庄入涸黄河。两引河俱仿黄河跌塘之法。每五里挖一跌塘。每跌塘长约十丈。宽约二十四丈。深约一丈六七八尺为准。其引河河槽。一例开宽八丈。底半之。深以过水四五尺为度。节节跌塘。则冲刷甚速。不二三年。两引河俱可刷宽二十余丈。深一丈六七尺矣。此外再由成子河犀开黄堤。以为第一道引河。庶洪湖之水。分道入黄。全淮俱奔腾东注。自不致肆虐于南。以高宝湖为壑。而桃宿睢宁。亦弭漫溢之患。此条除张福口加挑外。拟即将成子河黄堤犀开。以为第一道引河。其天然引河。俟冬季再议筹办。

一山盱石工拟大加修补也。高堰湖滩。已经淤高。其石工不难修补。且浚张福口引河。即以河心之土。全运东滩。夯硪坚实。可为湖滨越堤。自足以资障御。惟山盱石工。坍卸大半。亟宜设法修补。并将坦坡一律培筑坚厚。河兵向例挖堤打堤。新者未必坚固。而旧者已即倾危。其弊必须严禁。拟宽给夫价。责令离堤十五丈取土。以弭后患。

一成子河西拟堵筑盖堤也。兰仪以东之水。俱由故道归海。不将此处堵塞。则盛涨之时。上游之水。仍然直灌。似此处未便任其敞口。拟相度地势。堵筑盖堤。庶西来之水。藉以障御。

一头坝之地拟略加收束也。里河来源。由头坝之地分水济运。旧有坝制九道。层层收束。是以盛涨之时。不忧漫决。今诸坝俱废。头坝之地。口宽数十丈。若不设法收束。伏秋盛汛。天妃闸外不免危险。拟于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