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请。疏上。文节遂移督湖广。先生擢滇督。胡江二公亦膺 特。不数年相继旄节。忠然致命遂志。而文忠缔造全鄂。卒成中兴元功。知人举善。实由此疏发之。所言三误。尤足证祸变之所由。于军事大有关系。厥后文节视师黄州。方待文忠援师合战。而遽遭倾忌。愤激捐躯。为可惜也。

  将取真才兵归实用疏咸丰三年    
鲍源深

窃以江南三城久未收复。皖省贼势甚张。独流一股又未能迅就殄灭。就现在之势而言。南路之贼势尚远。北路之贼势甚孤。似无足深虑。而实有大可虑者。畿辅之贼势。屡受惩创。未克歼除。以一股之余氛。困我兵之全力。万一南路之贼。再行北犯。何以待之。即不然。我之兵力疲弱。军饷空虚。天下皆知。万一畿辅河朔之地。另有觊觎起者。又何以待之。再不然。天下之物力不通。各省之捐输日竭。相持愈久。万一粮饷不继。兵渐溃散。更何以待之。此其患皆在人人意计之中。而惜无有出一策以匡救者也。溯自军兴以来。 朝廷命将征兵。亦几不遗余力。而迄无成功者。非兵不厚也。非将无人也。有将兵之材。或兵力太单。彼此不能兼顾。或兵权分寄。指挥未克裕如。而千万劲旅统非其人。反以有用之兵。置之无用之地。坐令良将无功。声威渐减。精兵不战。锐气日销。甚可惜也。夫处今日而取将士。岂必其具孙吴韬略。韩范谟猷。但其人素昔留心兵法。临事亲历戎行。既能与士卒同甘苦。而得其效死之心。复能以一身先士卒。而作其敢前之气。亦庶几收用兵实效。不徒负大帅虚名。今也用以督师之大臣。不问其知兵不知兵。但取名位尊崇者任之。夫名位尊崇之人。或以资格而荐列崇阶。或因他长而超跻显秩。岂必皆将帅才哉。昔汉高之任萧曹。不可谓非良相。而授以兵权者。乃在一军皆惊之韩信。无他。才有能有不能。不可强也。其人虽通儒。而不习医者。不能强使治病。其人虽良吏。而不知兵者。不能强使治军。 国事之安危所系。兆民之生死攸关。此何如事。而顾不问其知兵不知兵。徒取名位尊崇者任之。几何不偾厥事哉。赛尚阿陆建瀛等。其前鉴矣。今扬城久未收复。分股之贼。四出窜扰。论者辄罪琦善等拥兵坐视。纵寇殃民。以臣思之。琦善等受 恩深重。膺兹委任。断无有意稽延之理。特恐因分位自尊。上下暌隔。临事既不能亲身督战。平时又不能与共甘苦。将帅不得士卒之心。士卒不用将帅之命。以致老师糜饷。久无成功。则正所谓统兵非其人。反以有用之兵置之无用之地。甚可惜也。方今诸将帅中。能作士气而得兵心者。似无过向荣胜保江忠源三人。之三人者。  皇上圣明灼见。特加超擢者也。士民之所仰望。贼众之所畏慑。方其初所向有功。至于日久而亦未能处处得手者。江忠源无兵权。向荣兵不足。胜保权不专。是以均未克尽其材耳。夫有才而使不能竟其用。与无才而强使之任其事。均足以误事机而贻患 国家。今敬请  皇上为将取真才兵归实用之计。撤回琦善。以淮扬之兵并归向荣统领。责令克期收复扬城。进图金陵镇江。以清沿江各处之贼。撤回慧诚等。以淮徐之兵数千交江忠源兼带练勇。责令克期收复安庆。保固庐州。以清皖省各处之贼。至于静海独流贼匪。特江南之分股耳。有胜保为 钦差大臣。又以亲郡王督师。夫以王督师。此未可轻试者也。必一战成功。始足大伸  天讨。傥久不蒇事。何以再振 国威。应请 令僧王仍专巡防之任。巩卫京城。而以僧王之兵并归胜保统领。责令克期收复静海。以清畿辅之贼。如是。则责有专属。庶可迅速奏功矣。

  敬陈时务四条疏咸丰三年      
许乃普

窃自逆匪滋事以来。随处剽掠。荼毒生灵。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愤。臣伏见  皇上忧勤惕厉。宵旰焦劳。每 召见廷臣。辄至日昃。凡在臣工。宜如何殚筹竭虑。以期稍裨 高深。谨就管见所及。酌举四条。恭呈 御览。一京城人心宜静镇也。逆匪伎俩。本属无能。第以统师大员。各拥重兵。迁延观望。以致贼势猖獗。蔓延各省。如此次窜扑汴城之匪。业经击退。刘家口贼船被击沈溺。可见要隘地方。如果加意防守。自可遏其奔窜之路。现在逆匪窜往朱仙镇中牟县等处。至安庆归德二城是否收复。外闲传阅邸抄。但见山东直隶急筹防堵。京城内外浚濠设兵。道路讹传。纷纷四起。应请明降 谕旨。安辑民心。一面 严饬带兵大员。激发天良。锐意进剿。傥有疏虞迟误。立即明正典刑。又如本月二十一日。奉  上谕张芾奏九江失守因公出境各员请免置议等语着该部查核具奏钦此。臣伏查九江于正月十一日失守。乃迟至数月之久。请奏免议。民闲讹传九江又复失守。江西京官多告假出京。人心不无惶惑。嗣后遇有此等奏报。似应实填从前月日。方足以清眉目而免惊疑。至严拏奸细等事。尤宜不动声色。密为布置。庶不致闻风潜匿。总期于儆戒无虞之中。仍寓好整以暇之意。则众志坚定。讹言不生。即迁徙者亦不待禁而自无矣。一外省督抚带兵剿贼宜不分畛域也。查从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南等省。皆先期屡奉 谕旨。加意防堵。乃贼匪一至。闻风先溃。以致蔓延。是防堵多属虚文。已可概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