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于苛。则适成刻薄之治。伏愿  皇上建中出治。斟酌合宜。一行惠而不遗不滥。一施威而无枉无纵。斯天下服教畏神。无不劝惩矣。 国家慎选台垣以资谏诤。原欲其启迪匡也。伏读天聪十年。恭奉   上谕。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傥知情蒙蔽。以误国论。   圣训煌煌。垂千古矣。近来官常。率皆因循。清操又所不讲。凡在科道。岂无闻知。而缄默者居多。迩者恭奉  谕旨。令陈时事。仰见  圣怀若渴。葑菲不遗。中外无不相庆。然而进言者众。则听言尤难。疏逖小臣。各抒己见或言事过于切直。或论人涉于激烈。或琐无关大体。或识虑不免卑微。在  皇上如天之量。善则从之。否则置之而已。若乃以一己之爱憎。而进退夫人才。以一心之好恶。而议论夫政事。或党援是引。而涉夤缘。或举劾失宜。而徇情面。亦有庄言正论。似忠诚。而言与行违。徒工欺饰。我  皇上聪明天亶。烛照无遗。又岂能稍有蒙惑。特恐浸润之谋。萋菲之行。实有难于察者。伏望  皇上听言观行。鉴空衡平。嘉猷嘉谋。则见诸实事。假忠假信。则黜之当前。  干纲独断。而权不下移。则良言日萃。而匪言无自入矣。稽古圣贤学问。莫切于修身。正心诚意。皆修身之事也。经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圣人垂训之意深矣。夫以凡民不过一身一家。犹以修身为要。若夫天子之身。上则宗庙社稷所倚赖。下则中外臣民所托命。承先裕后。关系非轻。故尤以修身为本图焉。历观今古听政之勤。我 朝为最矣。批答章牍。接见臣工。凡政务之大小巨细。皆上  宸衷。洎乎祀典朝仪。礼节繁重。无不躬亲将事。是天下任事之劳。未有过于  皇上者。而天下用心之苦。亦未有过于  皇上者。虽  天体至健。原可措之裕如。而  圣躬持劳。允宜时加慎重。伏愿  皇上起居必适。寒燠必调。以敬身爱身。为修身之道。斯  圣体益臻康和。而庶政益昭美备。万年有道之长。皆基于是矣。凡此数端。悉为要务。伏乞  皇上俯加采择。不胜战栗待命之至。

 道光三十年三月十一日奉

上谕左副都御史文瑞奏陈四事朕详加披阅所论剀切真挚深协朕怀并录进乾隆元年左都御史孙嘉淦三习一弊疏其论为君之道洵属切直精深堪为听言临政之助台端为言路表率文瑞首进谠言朕虚怀纳受谅九卿科道断不缄默畏葸负朕谆切求言之意也钦此

  勤求治理疏道光三十年   
罗惇衍

奏为勤求治理。贵得要图。请  皇上法   祖训以端本善俗事。臣窃惟古帝王立纲陈纪。根源祇在一心。检摄此心。莫先于居敬穷理。居敬穷理。莫先于勤省察。勤省察。莫先于观览载籍。  皇上邸典学。无间寒暑。凡经书之蕴。以古今懿行嘉言。皆资记诵。逮乎  亲政以来。每日进呈   实录。默识勤求。于   列圣危微精一之传。洵若合符节矣。但师法   祖训。固宜总汇而兼赅。亦贵旁通而博采。臣恭读   圣祖仁皇帝御纂性理精义。并   亲制序文。有曰。朕自冲龄至今六十年来未尝少辍经书唐虞三代以来圣贤相传授受言性而已宋儒始有性理之名使人知尽性之学不外循理也故敦好典籍于理道之言尤所加意临日久玩味愈深体之身心验之政事而确然知其不可易钦此。此书理该词约。内圣外王之功。无不毕备。其总论为学之方。立志之要。由存养省察致知力行。以及人伦性命。皆有程途可按。阶级可循。至于总论治道君道臣道用人田赋学校宗庙礼乐兵政刑罚谏诤等类。尤足以端  主极而肃官方。惟在  皇上万几之余。讲习讨论。身体而力行之耳。昔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以此知躬行实践。而后至道能体诸身。至道体诸身。而后能本身出治。以之整躬百度。宰制万端。胥与此书相触发。诚如董仲舒所云。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者。皆于是乎在矣。然欲兴利而除弊。或患其不能周知。欲察吏而安民。或患其不能尽善。求其明烛无穷。物来毕照。俾僚无所售其欺罔者。则莫如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此书所载臣工奏折。凡二百二十三人。 恭录   批答。使共知所陈之得失。非惟   神机莫测。明见万里。为自古圣君之所无。即累牍连编。悉经   丹毫甲乙。二帝三王以后。亦未闻如是之勤政也。今日灾异频仍。盗贼窃发。民生日窘。吏治日隳。必  圣主大振干纲。然后可臻上理。敬祈  皇上于揆几度务之暇。并将此书日阅一二事。凡督抚所奏。有能深谋远虑。措置得宜者。固蒙  褎答。若不实不尽。及饰诈怀私者。亦一一为之  指示周详。庶大吏皆知所警戒。各思振刷精神。力除积习。则所以饬官常而维邦本者。实系于此焉。抑臣尤有进者。昔宋臣司马光论人君修心之要有三。曰仁曰明曰武。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此人君之仁也。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知道谊。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