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接应者。罪坐甲长牌长。如甲长牌长传锣。而甲内牌内壮丁不赴援者。罪坐各家。以党贼论。如盗警之时。查出一家空虚无人者。即以贼论。

一遇有事之时。各团相距在二十里内者。约期于附近要隘处所。齐集会哨。或施放鎗。或演试武艺。以壮声威。庶彼此认识。不至失守望相助之意。

一有事之时。每甲选壮丁二人。充探报之役。优给口粮。给与探报路票。如探在本境者。其探票内必取团总或甲长戳记。如至邻省邻邑。饬令于所到营县禀请于票内加印。若票无戳印。及稽留后时者。禀官严究。

一每团制朱红大旗一面。上书某团中队。此旗随团总左右。以为众人耳目。制青大旗一面。书某团左队。白大旗一面。书某团右队。红大旗一面。书某团前队。黑大旗一面。书某团后队。团副四人。各领一队。旗亦随之。各甲就附近地方。分入前后左右四队。另制小旗一面。如大旗之色。上书某队第几甲几队。随各甲长左右进退。听团总调度。各壮丁于衣上系号带一根。书某甲壮丁某人。以便分队稽查。错误者。军法从事。

一两牌计二十户。轮派一人支更。遇有事之时。则每牌出一人支更。传签为号。制戌亥子丑寅卯六签。各牌以次递传。本团自为起止。一时一签。轮流一。遇警。则传签飞报。迟误者。甲长查明误自何牌。禀官究治。

一遇夜安歇。各壮丁枪刀器械。俱要随身安放。刻不可离。以防事起仓卒。

一刻下拦江铁链铁狼牙木档篾缆之属。预备齐全。撤防后。量其丈尺称其斤两。数其件数。登册存库。遇有事之时。分置官河汊港。再按旧法制聚涉针水毛猬水蒺藜。置之水中可无虞矣。

一军兴以来。刀枪器械。十户已有其五。今计户出丁。不能计丁授器。徒手何能应敌。不知手法步法身法。习练轻便。则耰锄锹叉。皆可为兵器之用。或竹枪木棍。省费而易办。或抛灰飞石。熟极而生巧。其法难以枚举。团总甲长教师。仿而行之。事半而功倍焉。

 禁止章程第六

一私宜禁也。遇有不平之事。小可理论。大可禀官。私逞凶。即为乱民。除用兵器伤人者。如律拟罪外。即拳棒相加。团总甲长禀官惩治。

一临时迁徙宜禁也。有事之时。移家他徙。最易摇惑人心。违者罚产充公。

一有事之时响器宜禁也。民间宴会作乐。例所不禁。而有事之时。闻声传。易于惊恐。一概停止。违者议罚。

一言宜禁也。无行之人。好造谣言。煽惑人心。一切禁止。违者严究。

一客民开山宜禁也。向来客民买屋开山。原与土著无异。但祗许自耕自种。不准展转招人添棚筑屋。以致匪徒藏匿。违者并本人驱逐。

  武阳团练论 
杨金监

常州府治。附郭武进阳湖两县。东界无锡。南界宜兴。北界江阴。为京口至苏省水陆必由之孔道。距吴淞福山诸海口。纔三百余里耳。民情懦弱。风鹤可虞。虽经  圣上命将遣师。荡平在即。而海氛远窜。汉奸之解散者。无所得食。难保不煽诱逃兵土匪。扰累地方。欲求豫备之方。诚莫如团练。夫团练与召募异。召募者。捐赀雇募。聚易而散难。团练者。各保身家。宜静不宜动。盖团练即古守望相助之义。历代用之皆着成效。而用之之法。微有不同。缓用之则为具文。骤用之则又骇众。且有宜古不宜今。宜此不宜彼者。诚熟悉民俗。因势而利导之。则禁暴诘奸之策。莫善于此。今且以武阳两县之情形论之。夫武阳地方。百数十里。皆平原旷衍。无要隘可守。又无兵力可恃。民虽庶而多贫。俗尚文而轻武。非特简营伍警塘汛练民壮缮城堡凡事之在官者宜亟也。一旦有事。悉官兵民壮。不过数百人。战则不能守。守则不能战。若非城乡自行团练。势且岌岌不支。近奉 谕旨令沿海州郡居民自行团练。并奉常镇道宪出示劝谕富户捐赀团练。而士民且迁延观望。至今未见举行者何哉。盖愚民无知。恐未见其利。先受其害。是以不顾后日之患。且纾目前之急也。夫团练之所以为害者。事前则苦需索。事后则苦征调。捐赀召募。则累及富民。按丁科派。则累及贫民。何以言之。团练则必编牌册料丁壮制器械习技勇。事繁而费重。绅士素不能号召乡里。则将以事权属于官。官不能不假手于佐贰胥役。一经胥役之手。而编查有纸笔之费。下乡有供应之繁。故事未成而民已困。所谓苦需索者其患一。团练之在乡者。以大村统小村。在城者以大厢统小厢。常郡城守单弱。一旦有故。知某村某厢有壮勇可用。且将按籍而稽。从权调拨。夫团练之所以足恃者。以其各保身家。故虽有良莠强弱之不齐。自能各出死力以相救护也。一经调遣。则无身家田产可恋。胜则悍而败则逃。无事则鸟散。官与民两无所利。而实交受其困。所谓苦征调者其患二。地方之有富户。所以养贫民备缓急也。武阳富户之极大者。家财不过十万金。且皆田产而无财粟。而地方之游手好闲者。居十之三四。上年芙蓉圩偶有偏灾。绅商竭力捐输。筑堤散赈。幸得安集灾黎。而其先尚不免有土棍煽诱饥民抢劫之案。今以团练之资。责成富户。则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