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文肃公,即谓挚也。
孝宗时尝知盱眙军。其事迹则不可考矣。是书乃其讲学之语,大旨谓致力当求其本。因举其切要者三十三条,各为标目,而著论以发明之。论所不尽者,又自为之注。中多称引元祐诸人、程门诸子及同时胡宏、张九成、朱子之言,持论颇醇正。其文率详明恺切,务达其意而止。北宋诸名臣之言行出处,亦附注焉。盖党籍子孙,尊其先世之旧闻也。《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皆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马端临《经籍考》,但载荀所撰《建炎德安守御录》,而是书亦略焉。惟明《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有之。盖其书在宋不甚显,至元、明间始行於世也。杨士奇、焦竑皆作明本二卷,刘荀撰。然《永乐大典》所载,实皆题曰《明本释疑》,其书原名《明本》,或后人因其注而增题释字欤。
△《少仪外传》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书末有云谷胡岩起跋,及其弟祖俭后序。丹阳谭元献尝刻之於学宫,岁久散佚,久无刊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尚端末完整,无所讹阙。今仍厘为二卷,以还其旧。其书为训课幼学而设,故取《礼记》少仪为名。然中间杂引前哲之懿行嘉言,兼及於立身行己,应世居官之道,所该繁富,不专於洒扫进退之末节。故命之曰《外传》,犹韩婴引事说诗,自题曰《外传》云尔。吕本中旧有《童蒙训》,皆自为诰诫之语,此书则采辑旧文,体例近朱子《小学》。《小学》盛行於世,《童蒙训》亦有刊本,而此书湮没不彰。盖书之传不传,亦有幸不幸焉,未可以是定优劣也。《永乐大典》别载《辨志录》二卷,亦题吕祖谦撰,其文全与此同。
盖一书二名,编纂者不出一手,因而两收。今附著於此,不复重录其文,亦不复别存其目焉。
△《丽泽论说集录》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宋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之说也。前有祖谦从子乔年题记,称先君尝所裒辑,不可以不传,故今仍据旧录,颇附益次比之。乔年为祖谦弟祖俭之子,则蒐录者为祖俭,乔年又补缀次第之矣。凡易说二卷,诗说拾遗一卷(案:《诗说》独曰拾遗,以祖谦著有《家塾读诗记》也。),周礼说一卷,礼记说一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皆冠以门人集录字,明非祖谦所手著也。
祖谦初与朱子相得,后以争论毛诗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编《语类》,以论祖谦兄弟者别为一卷(第一百二十二卷),其中论祖谦者凡三十一条,惟病中读《论语》一条,稍称其善。答项平甫书与曹立之书一条,称编其集者误收他文。
其馀三十条,於其著作诋系辞精义者二,诋读诗记者二,诋大事记者五,诋少仪外传者一,诋宋文鉴者五,诋东莱文集者三,其馀十一条则皆诋其学问。如云东莱博学多识则有之矣,守约恐未也。又云,伯恭之弊,尽在於巧。又云,伯恭说义理太多伤巧,未免杜撰。又云,伯恭教人看文字也粗。又云,东莱聪明,看文理却不仔细,缘他先读史多,所以看粗著眼。又云,伯恭於史分外仔细,於经却不甚理会。又云,伯恭要无不包罗,只是扑过,都不精。可谓抵隙攻瑕,不遗馀力。托克托等修《宋史》,因置祖谦儒林传中,使不得列於道学。吕乔年记,亦称讲说所及,而门人记录之者。祖谦无恙时,尝以其多舛,戒无传习。殆亦阴解朱子之说,欲归其失於门人也。然当其投契之时,则引之同定《近思录》,使预闻道统之传;当其牴牾以后,则字字讥弹,身无完肤,毋亦负气相攻,有激而然欤。《语类》载李方子所记云,伯恭更不教人读《论语》,而此书第六卷为门人集录论语说六十八条,又何以称焉。道学之讥儒林也,曰不闻道。儒林之讥道学也,曰不稽古。龂龂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穷研经义,始可断理之是非,亦必博览史书,始可明事之得失。古云博学反约,不云未博而先约。朱氏之学精矣,吕氏之学亦何可尽废耶?
△《曾子》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汪晫编。晫字处微,绩溪人。是书成於庆元嘉泰间。咸淳十年,其孙梦斗与子思子同献於朝,得赠通直郎。考《汉志》载《曾子》十八篇,《隋志》有《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亦载《曾子》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二卷,十篇,称即唐本。高似孙《子略》称其与《大戴礼》四十九篇、五十八篇及杂见《小戴记》者无异同,后人掇拾以为之。陈振孙《书录解题》并称有慈湖杨简注。是宋时原有《曾子》行世,殆晫偶未见,故辑为此书。凡十二篇,仲尼闲居第一,明明德第二,养老第三,周礼第四,有子问第五,丧服第六,中阙第七、第八,晋楚第九,守业第十,三省身第十一,忠恕第十二。明明德独标云内篇,养老以下皆标外篇,而仲尼闲居篇不言内外,疑本有内篇字,而传写佚之也。其第一篇即《孝经》,而削去经名,别为标目,未免自我作古。第二篇即《大学》,考自宋以前有子思作《大学》之传,而无曾子作《大学》之说,归之曾子,已属疑似,又改其篇目,与前篇武断亦同。至外篇十篇,亦往往割裂经文,以就门目。如曾子问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至老聃云,孔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