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见。《应箕序》至谓其撰言简奥近《尚书》,是何言欤?△《廿一史识馀》三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人。是编一名《竹香斋类书》。摘录“二十一史”佳事隽语,分类排纂,共五十七门。末又附《补遗》一门。略仿《世说》之体,而每条下皆注原史之名。其发凡讥何氏《语林》滥及稗官。然《世说新语》古来本列小说家,实稗官之流。而责其滥及稗官,是犹责弓人不当为弓,矢人不当为矢也。且所重乎正史者,在於叙兴亡,明劝戒,核典章耳。去其大端而责其琐事,其去稗官亦仅矣。
△《史异编》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俞文龙撰。文龙,晋江人。其书以诸史所载灾祥神怪汇为一编。既非占验之书,又无与学问之事,徒见其好怪而已。
△《读史蒙拾》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王士禄编。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是书取诸史新颖之语,标数字为题,而录其本文於后,亦洪迈《经史法语》之类。然书止一卷,聊以寓意而已,实未竟其事。曰《蒙拾》者,取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童蒙者拾其香草”句也。
△《史纬》三百三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陈允锡撰。允锡字亹斋,晋江人,顺治己未,以荐举授平湖县知县。是书盖仿吕祖谦《十七史详节》之意。然祖谦但撷取菁华,以便省览。允锡则多所改窜於其间。有合并重复者。如周秦以前入《史记》,而汉高祖以至武帝则割入《汉书》。《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史则与《南北二史》参考归一。其馀表志纪传互见者,亦悉从汰除之类是也。
有删削繁冗者。如《宋史》宗室世系但系族谱,《元史刑法志》全抄律文,及但叙官阀无褒贬之《列传》是也。有更易旧第者。如退魏於蜀后,削二牧於昭烈之前,移吕布、二袁、刘表於东汉之类是也。有窜改旧名者。如项羽、吕后、武后不称《本纪》,宋留从效、陈洪进不称《世家》之类是也。其他如《新唐书》则点正其文句,《元史食货志》则连属其篇次者,为数尤多。卷帙浩繁,用力可谓勤至。然其中繁简失度,分合无义者,亦尚不少。盖网罗百代,其事本难。
梁武帝作《通史》六百卷,刘知几深以为讥。司马光《进通鉴表》,亦称其中牴牾,不能自保。允锡此书,积毕生之力为之,而卒之不协於体要,固其所矣。
△《两晋南北集珍》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宜兴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维崧以四六擅名。此书采南北朝故实,各加标目,盖即以备骈体采掇之用。
前有《自序》,作於康熙丙辰,乃未举制科之前四年也。
──右“史钞类”四十部、一千六百十九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载记类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
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於今者,大抵后人追记而已。
曰“霸”曰“伪”,皆非其实也。案《后汉书班固传》,称撰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为《载记》。《史通》亦称平林、下江诸人,《东观》列为《载记》。又《晋书》附叙十六国,亦云《载记》。是实立乎中朝,以叙述列国之名。今采录《吴越春秋》以下,述偏方僣乱遗迹者,准《东观汉记》、《晋书》之例,总题曰《载记》,於义为允。惟《越史略》一书为其国所自作,僣号纪年,真为伪史。
然外方私记,不过附存已声罪示诛,足昭名分,固无庸为此数卷别区门目焉。
△《吴越春秋》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汉赵煜撰。煜,山阴人,见《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前有旧《序》,称《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又云杨方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煜书行於世。
《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他如《文选注》引季札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闾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煜本咸无其文云云。考证颇为详悉,然不著名姓。
《汉魏丛书》所载,合十卷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题撰人,弥失其初。此本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云,前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祐音注。然后知注中称“徐天祐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书之语。惟其后又列绍兴路儒学学录留坚,学正陈昺伯,教授梁相,正议大夫、绍兴路总管提调学校官刘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谁手耳。煜所述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於巳;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有螣蛇青龙之语;文种占阴画六阳画三,有玄武、天空、天关、天梁、天一、神光诸神名。皆非三代卜筮之法,未免多所附会。至於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尤近小说家言。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