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己也,则举三《传》义例而废之。又恶《左氏》所载证据分明、不能纵横颠倒,惟所欲言也,则并举《左传》事迹而废之。譬诸治狱,务毁案牍之文,灭佐证之口,则是非曲直乃可惟所断而莫之争也。公说当异说坌兴之日,独能考核旧文,使本末源流犁然具见,以杜虚辨之口舌,於《春秋》可谓有功矣。
△《春秋讲义》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通鉴》,各为说以进。此即其《春秋》说也。书中如以齐襄迫纪侯去国为托复雠以欺诸侯,以秦与楚灭庸为由巴、蜀通道,以屡书“公如晋至河乃复”为晋人启季氏出君之渐,以定公戊辰即位为季氏有不立定公之心,皆具有理解。而时当韩侂胄北伐败衄,和议再成,故於内修外攘、交邻经武之道,尤惓惓焉。至卒葬之类,并阙而不释。考宋代於丧服之制,避忌颇深。如“何居”“居”字语出《檀弓》,《礼部韵略》即不载,其他可知。溪之不释此类,盖当时讲幄之体也。嘉定癸未五月,溪长子桷鋟本金陵学舍,沈光序之。宝庆丙戌,牛大年复刻於泰州。其《序》称是书期於启沃君德,天下学士不可得而闻。盖非经生训诂家言,故流传未广。陈氏《书录解题》不著於录,殆以是欤?《宋史艺文志》作四卷。王瓒《温州志》作三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外间绝无传本,惟《永乐大典》所采,尚散见各条《经》文之下。今谨为裒辑校正,自僖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三月至三十一年,《永乐大典》所阙,则取黄震《日钞》所引补之。仍从《宋史》釐为四卷,而每卷又各分上、下。其所释《经》文,多从《左氏》,故其间从《公》、《穀》者并附案语於下方焉。
△《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李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人,嘉定中太学生尔。是书首行题“校正李上舍经进春秋集义”,次行又题“后学巴川王梦应”。案朱彝尊《经义考》云:“《宋艺文志》载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尝见宋季旧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刊行之,非王氏别有《集义》也。”此本乃无锡邹仪蕉绿草堂藏本。核其题名,与彝尊所见本相合。知《经义考》所说有据,而《宋志》误分为二也。张萱《内阁书目》称其采周、程、张三子,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他经以及《春秋》,或其说有合於《春秋》者,皆广收之。然所采如杨时、谢湜、胡安国、朱子、吕祖谦之说,不一而足,谢湜尤多。萱盖考之未审耳。《经义考》载是书前有《纲领》二卷,又有魏了翁《序》。此本乃皆不载,盖传写佚之。然“春王正月”条下自注曰:“馀见《纲领》上、中二卷”。则《纲领》当有三卷,故有上、中、下之分。《经义考》作二卷,亦小误矣。今检《永乐大典》,明复所著《纲领》尚存,谨录而补之,仍釐为三卷,以还其旧焉。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张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端平元年,朝廷知洽家居著书,宣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赍纸札誊写以进。书既上,除洽知宝章阁。会洽卒,谥之曰文宪。以其书付秘阁。书首有洽《进书状》,自言“於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於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考《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洽此书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足破支离轇轕之陋。车若水《脚气集》乃深以洽改从周正为非,门户之见,殊不足据。
至若水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今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此照《语》、《孟》例不得。《语》、《孟》是说道理,《春秋》是纪事。且首先数句便难明。惠公仲子,不知惠公之仲子耶?或惠公同仲子耶?尹氏卒,一边道是妇人,一边道是天子之世卿。诸儒讥世卿之说,自是明训。恐是举烛尚明之论,理虽是而事则非也”云云,其论亦颇中洽之病。要其合者不可废也。明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传》同立学官。迨永乐间,胡广等剽袭汪克宽《纂疏》为《大全》。其说专主胡《传》,科场用为程式,洽书遂废不行。今此书遗本仅存,而所谓《集传》则佚之久矣。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纲,而以《春秋》所载事迹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一卷为《王朝及霸国》。霸国之中黜秦穆、楚庄而存宋襄。又於晋文以下列自襄至定十君。而特附以《鲁》二卷,为周同姓之国。而特附以《三恪》三卷,皆周异姓之国。而列秦、楚、吴、越於诸小国后,所论多有为而发。如讥晋文借秦抗楚,晋悼结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