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以王国侍读、侍讲官名与朝廷相紊,奏请改正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大亨《春秋通训》及此书,则称为“直秘阁吴兴张大亨撰”。盖举其所终之官也。考《左传》发凡,杜预谓皆周公礼典。韩起见《易象》、《春秋》,亦谓《周礼》在鲁。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叶梦得讥其不深於礼学,故其言多自牴牾。盖《礼》与《春秋》本相表里。大亨是编,以杜预《释例》与《经》踳驳,兼不能赅尽,陆淳所集啖、赵《春秋纂例》,亦支离失真,因取《春秋》事迹,分吉、凶、军、宾、嘉五礼,依类别记,各为总论。义例赅贯,而无诸家拘例之失。振孙称为“考究详洽”,殆非溢美。元吴澄作《春秋纂言》,分列五礼,多与此书相出人。澄非剽袭人书者,殆偶未见传本欤?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十卷,注曰“存”。而诸家写本,皆佚其《军礼》三卷,已非彝尊之所见。然《永乐大典》作于明初,凡引此书皆吉、凶、宾、嘉四礼之文,《军礼》绝无一字。则此三卷之佚久矣,彝尊偶未核检也。
△《春秋通训》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颋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题烟江叠嶂图诗》石刻,末亦有赵郡苏氏印。然则赵郡和仲先生即轼也。苏籀《双溪集》载大亨以《春秋》义问轼,轼答书云“《春秋》,儒者本务。然此书有妙用,学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细缴绕,竟亦何用?惟左丘明识其用,终不肯尽言,微见端兆,欲使学者自求之”云云,与大亨《自序》亦合。盖其学出於苏氏,故议论宗旨亦近之。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并作十六卷。朱彝尊《经义考》云“已佚”。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十二公各自为卷,而隐公、庄公、襄公、昭公又自分上、下卷,与十六卷之数合。
然每卷篇页无多,病其繁碎。今并为六卷,以便省览,其文则无所佚脱也。
△《春秋传》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至崇信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梦得以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主於废《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主於从《左氏》而废《公羊》、《穀梁》,皆不免有弊。故其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於事则考於义,不得於义则考於事,更相发明,颇为精核。开禧中,其孙筠刊於南剑州。真德秀跋之,称其辟邪说,黜异端,有补世教不浅。《宋史艺文志》又载梦得别有《春秋考》三十卷、《谳》三十卷、《指要总例》二卷、《石林春秋》八卷。今《谳》、《考》二书散见《永乐大典》中,尚可得其大概。馀皆散佚,惟此《传》犹为完书。
《南窗纪谈》载“梦得为《春秋》书,其别有四:解释音义曰《传》,订正事实曰《考》,掊击三《传》曰《谳》,编列凡例曰《例》。尝语徐惇济曰:‘吾之为此名,前古所未见也。’惇济曰:‘吴程秉著书三万馀言,曰《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得无近是乎’”云云。案此《传》不专释音义,其说已非。至於以一字名书,古人多有。即以《春秋》而论,传为通名,不必言矣。
如《汉志》所载铎氏、张氏皆有《春秋微》,《公羊传疏》有闵因《春秋序》,《后汉书》有郑众《春秋删》,《隋志》有何休《春秋议》、崔灵恩《春秋序》,孙炎并先有《春秋例》。梦得博洽,安得不见?乃以为古无此名,必非事实。且《宋志》载梦得《春秋指要总例》,亦不名曰《春秋例》,殆小说附会之辞,不足据也。
△《春秋考》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剑州。
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以来,藏书家皆不著录,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惟《永乐大典》颇载其文,以次检校,尚可得什之八九。今排比缀辑,复勒成编。其书大旨在申明所以攻排三《传》者,实本周之法度制作以为断,初非有所臆测於其间。故所言皆论次周典,以求合於《春秋》之法。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辨定考究,无不精详,殆不诬也。原书前有《统论》。其后乃列十二公,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今悉仍旧例。其卷帙则约略篇页,辑为《统论》三卷。隐公以下,以次编为十三卷,不复拘《宋志》三十卷之数。据梦得《自序》,称自其《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所择为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然《书录解题》已先列《传》,次列《考》,次列《谳》。盖《传》其大纲,而《考》、《谳》其发明之义疏也。今仍从陈氏之《序》,次於《传》后焉。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馀波。於《公羊》、《穀梁》多所驳诘。虽《左传》亦据《传》末“韩魏反而丧之”之语,谓知伯亡时左氏犹在,断以为战国时人(案《经》有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