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盱眙县】 天长 【中】  安东州 【下】

  高邮府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安宜府为资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领县三高邮 【上】 兴化 【中】 宝应 【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

  峡州路

  安陆府

  沔阳府

  荆门州

  德安府

  中兴路

  中兴路 【上】 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文宗天历二年以潜藩改为中兴路领县七江陵 【上】 公安 【中】 石首 【中】 松滋 【中】 枝江 【下】 潜江 【中】 监利 【中宋未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

  峡州路 【下】 本峡州宋隶荆湖北路后徒治江南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领县四夷陵 【中宋未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 宜都 【下】 长阳 【下】 远安 【下】

  安陆府

  安陆府唐郢州宋隶京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领县二长寿 【中】 京山 【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二年还旧治】

  沔阳府

  沔阳府本复州宋理宗端平闲移州治于沔阳镇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领县二玉沙 【中倚郭】 景陵 【中兵乱徒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

  荆门州 【下】 唐为县宋升为军理宗端平闲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领县二长林 【下】 当阳 【中】

  德安府

  德安府唐安州宋为德安府咸淳闲徒治汉阳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后割以来属领县四州一州领二县安陆 【下】 孝感 【下】 应城 【中】 云梦 【下】  随州 【下】 宋为崇信军又为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徒无常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领二县随 【下】 应山 【下】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五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六 州郡十六

 

  元三

  ○元三【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属州十二属县八十八 【本省陵站八十处水站一处】

  奉元路

  延安路

  兴元路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巩昌等处总帅府

  土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民元帅府

  奉元路

  奉元路 【上】 宋分陕西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陕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初并云阳县入泾阳栎杨县入临潼统南县入盩屋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此为陕西行台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设录事司领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咸宁 【下】 长安 【下】 咸阳 【下 按续舆地考咸阳县元省入兴平寻复置谨附识】 兴平 【下】 临潼 【下】 蓝田 【下】 泾阳 【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三年复立】 高陵 【下】 鄠 【下】 盩屋 【下】 郿 【下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废柿林】  同州 【下】 唐为同州宋为定国军金因之元仍为同州 【按同州志云至元六年省冯翊县入同州谨附识】 领五县朝邑 【下】 白水 【下】 合阳 【下 按金史地理志贞佑四年以合阳隶祯州明一统志云合阳县元初隶祯州后仍旧谨附识】 澄城 【下】 韩城 【下唐宋为合城县金曰祯州元至元元年州废二年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县】  华州 【下】 旧华州金金安军元复为华州 【按陕西通志云元省郑县入州谨附识】 领二县华阴 【下】 蒲城 【下 按华阴县志蒲城县元中统初省郑县入州谨附识】 渭南 【下 按渭南志元省下邽县入渭南谨附识】 耀州 【下】 宋为感义军又改名感德军又为耀州如故金因之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领三县三原 【下】 富平 【下】 同官 【下】  干州 【下】 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