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三年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属后升六安县为州设录事司领县三州三州领八县合肥 【上倚郭】 梁 【中】 舒城 【中】  和州 【中】 宋隶淮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并入州领三县历阳 【上倚郭】 含山 【中】 乌江 【中】  无为州 【中】 宋以光州城曰镇置无为军元至元十四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巢州为县以属焉 【按明史稾巢县宋镇巢军元改为州寻降为县元志未晰谨附识】 领三县无为 【上倚郭】 庐江 【中】 巢 【下】  六安州 【下】 宋六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六安 【中】 英山 【中】

  安丰路

  安丰路 【下】 宋为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府领寿春安丰霍邱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濠州与下蔡蒙城俱来属设录事司领县五州一州领三县寿春 【中倚郭】 安丰 【下】 霍邱 【下】 下蔡 【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二十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 蒙城 【下】  濠州 【下】 宋为团练州初隶淮南路后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年定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来属领三县镇离 【下倚郭】 定远 【下】 怀远 【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县元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

  安庆路 【下】 宋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设录事司领县六怀宁 【中】 宿松 【中】 望江 【下】 太湖 【中】 桐城 【中】 潜山 【中英宗至治三年初立 按续舆地考潜山县本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地宋为四寨元至元中立野人原寨至治三年始立县谨附识】

  淮东道宣慰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

  淮安路

  高邮府

  扬州路

  扬州路 【上】 宋为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上统本路属淮安二郡而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复迁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道宣慰司割出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设录事司领县二州五州领九县江都 【上倚郭】 泰兴 【上】  真州 【中】 宋置建安军又升为真州元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扬子 【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 六合 【下】  除州 【下】 元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三县清流 【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 来安 【下】 全椒 【中】  泰州 【上】 元至元十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海陵 【上倚郭】 如皋 【上】 通州 【中】 宋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静海 【上倚郭】 海门 【中】 崇明州 【下】 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闲有升州句容县姚刘姓者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宁宗嘉定门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

  淮安路 【上】 宋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领县四州三州领八县山阳 【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木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盐城 【上】 桃园 【下 按明史槀金以宿迁县之桃园镇地置淮滨县后省元复置桃园县谨附识】 清河 【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海宁州 【下】 唐海州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入朐山领三县朐山 【中】 沐阳 【下】 赣榆 【下】  泗州 【下】 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璧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七年割灵璧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临淮 【下】 虹 【下】 五河 【下初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按宋史地理志度宗咸淳七年于泗州五河口置淮安军领五河县当是元初废军为县谨附识】 盱眙 【上宋昭信军元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明年升昭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