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大臣以救荒无策不得已又令纳粟入监限年余即止时入监者已至六七千人于是令入监者过两月则放依亲有愿自备薪米寄监读书者听便寻又令纳粟监生年二十四以下愿坐监者自备薪米寄监读书扣年二十五岁以上方准食粮收拨二十二年令纳银米监生到监两月收回原籍收充增广生员年二十以下者八年二十以上者五年满日咨取入监复班序拨正德以后或以振济或以防御或以传奉开上粟入监之例于是纳银之途益广矣世宗入继大统诏严止之嘉靖四年又复暂开然须提学官考其能通文义者两京十三省限不过五千人时各王府典膳引礼等官青衣社学生亦皆得援例入监近年太仆缺马户部缺边费乃开例益滥遂至市井恒人皆得借俊秀名目输粟入监注选铨部者至数万人历考先朝虽不获已而行此例然必各提学官试其文理通者而后许之又各地方俱限以名数又年二十五以下者虽寄监不得食粮收拨近时此例俱未申明其闲英俊由此而擢名科第表树勋猷夫岂无人然千百而十一耳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二

●钦定续通典卷二十三 职官一

 

  (臣)等谨按杜佑作职官典上溯黄农下迄唐代历朝官制之沿革件系条分分二十二卷首叙官制要略曰三公曰三省尚书曰御史共六卷曰诸卿曰武官曰东宫官曰王侯封爵曰州郡曰文武散官曰禄秩曰秩品共十六卷自长贰以至隶属阶品命数以次详载窃以唐之职官杜典略备自天宝以后无大改革所有增置不过十数条而己至五代官制紊杂废置不常欧阳修作史序云乱世分离文字残阙故无职官志今考其帝纪列传并参以会要及册府元龟等书叙及官职者宰辅诸卿而外无可纪述宋初官无定员员无专职三省二十六曹四司类有他官主判迄于元丰肇新官制罢去空名咸遵职守衔名员额类承唐制而加以详备建炎中率多省并然或废或复犹不尽更初制也辽初建国事简职专神册六年诏正班爵因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故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枢密使之名施于部族其伊勒希巴多啰伦穆腾特哩衮林牙裕悦之类则从其初号也既得燕代十六州乃用唐制立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名曰南面官以治汉人金自景祖始建官属其官皆踵辽之旧类多国语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始颁官制及改易官格除拜内外官始以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自省而下为院为台为府为司为寺为监为局为署为所各统所属以修其职事员简而不滥职定而不移终金之世未尝稍改元自世祖即位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总政务者中书省秉兵柄者枢密院司黜陟者御史台在内者有寺监卫府在外者有行省行台宣慰廉访诸司及路府州县官而一代之制始备若其因事而置事己则罢与夫异教杂流世袭之属名类实繁虽正史亦略而不载至正兵兴增设之官不循旧制平章有添设之号枢密有行院之称纪律紊而官益滥矣明制沿汉唐之旧而加损益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于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之事侍郎贰之纠劾责之都察院章奏达之通政司平反参之大理寺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始置大学士特备顾问鲜所参决洪熙宣德中加至公孤遂为宰相位次冠六卿矣其余司寺监苑咸设专官以率其属外官则以总督巡抚总领其纲纪而巡按纠察之立法之初庶绩咸理至于建都北平而南省犹设官属朝廷猥以是为储才臣子遂因之而养望终明之世不废亦一代之制也是书一遵杜佑体例取其有关沿革及制度之大者分门纂辑其政迹可纪及立言行事足备考核者间为诠注以存掌故自唐肃宗至德以后官制有所更定者则标举而类叙之无所更改则仍依杜佑旧文纂集辽金元明四朝其职掌同而衔名稍异仍依其职司所系按类递详间有增补一二者亦依次附叙并着于篇至于宦官削去秩品仍纂录内侍省官职于治乱得失之由尤资考镜恭奉圣谕特于本篇下敬详焉

  第一历代官制要略

  第二 三公总叙【四辅二大附】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宰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总叙三师三公以下官属

  第三宰相【并官属】

  门下省 侍中【侍郎 拾事中 散骑常侍 谏议大夫 起居 补阙 拾遗 典仪 城门郎 符宝郎 宏文馆校书】

  中书省 中书令【侍郎 舍人 通事舍人 集贤学士 史官 王书】

  第四尚书上

  尚书省【并总论尚书】 录尚书 尚书令 仆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历代尚书 历代郎官 历代都事主事令史 行台省

  枢密使【知院事 同知院事 枢密副使 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 都承旨 副都承旨 检详官 计议官 编修官 客省使 断事官】

  第五尚书下

  吏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司封郎中 员外郎 司勋郎中 员外郎 考功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户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度支郎中 员外郎 金部郎中 员外郎 仓部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礼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祠部郎中 员外郎 膳部郎中 员外郎 主客郎中 员外郎 主事附】

  兵部尚书【侍郎 郎中 员外郎 职方郎中 员外郎 驾部郎中 员外郎 库部郎中 员外郎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