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均九分三十秒
  太阳最高立方积一○五一五六二
  太阳高卑立方较一○一四一○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平均三分三十四秒
  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平均三分五十六秒
  太阴最大三平均四十七秒
  太阴本天椭圆大半径一千万
  最大两心差六六七八二○
  最小两心差四三三一九○
  最高本轮半径五五○五○五
  最高均轮半径一一七三一五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均三十三分一十四秒
  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均三十七分一十一秒
  太阴最大三均二分二十五秒
  雨最高相距一十度两弦最大末均六十一秒 【以下从省文祇书相距末均四字】 相距二十度末均六十七秒相距三十度末均七十六秒相距四十度末均八十八秒相距五十度末均一百零三秒相距六十度末均一百二十秒相距七十度末均一百三十九秒相距八十度末均一百五十九秒相距九十度末均一百八十秒
  正交本轮半径五十七分半
  正交均轮半径一分半
  最大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
  最小黄白大距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度八分二十七秒三十微
  黄白大距半较八分五十二秒三十微
  最大交角加分一十七分四十五秒
  最大距日加分二分四十三秒
  气应三十二日一二二五四
  太阴平行应五宫二十六度二十七分四十八秒五十三微
  最高应八宫一度十五分四十五秒三十八微
  正交应五宫二十二度五十七分三十七秒三十三微
  (臣)等谨按雍正元年日月用数较康熙时周详加倍葢至是而推步益密虽不载及五星而其法可以概见也
   朔望平实
  日月相会为朔相对为望朔望又有平实之殊平朔望者日月之平行度相会相对也实朔望者日月之实行度相会相对也故平朔望与实朔望相距之时刻以两实行相距之度为准葢两实行相距之度以两均数相加减而得而两朔望相距之时刻则以两实行相距之度变为时刻以加减平朔望而得实朔望故两实行相距无定数则两朔望相距亦无定时也
   晦朔弦望
  太阴之晦朔弦望虽无关乎自行之迟疾而自行之迟疾实由于朔望两弦而得知其二十七日有奇而一周者太阴之自行也其二十九日半强而与太阳相会者朔策也其间犹有望与上下两弦之分焉葢太阴之体赖太阳而生光其向太阳之面恒明背太阳之面恒晦而其行则甚速于太阳当其与太阳相会之时人在地上正见其背故谓之朔后渐远太阳人可渐见其面其光渐长至距朔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九十度人可见其半面太阳在后太阴在前其光向西其魄向东故名上弦上弦以后距太阳愈远其光渐满至一百八十度正与太阳相望人居其间正见其面故谓之望自望之后又渐近太阳人不能正见其面其光渐亏其魄渐生至距望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亦距九十度则又止见其半面太阳在前太阴在后其光向东其魄向西故名下弦以后距太阳愈近其光渐消至复与太阳相会其光全晦复为朔矣
   太阴隐见迟疾
  合朔之后恒以三日月见于西方故尚书注月之三日为哉生明然有朔后二日即见者更有晦日之晨月见东方朔日之夕月见西方者唐历家遂为进朔之法致日食乃在晦宋元史已辨其非而未明其故葢月之隐见迟疾固有一定之理可按数而推殆因乎天行由于地度毋庸转移迁就也至于汉魏历家未明盈缩迟疾之差以平朔着历故有晦而月见东方朔而月见西方者此则推步之疏不可以隐见迟疾论也隐见之迟疾一因黄赤道之升降有斜正也葢春分前后各三宫 【由星纪至实沈六宫】 黄道斜升而正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后疾见秋分前后各三宫 【由鹑首至析木六宫】 黄道正升而斜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后迟见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为正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一十四度余即可见葢入地迟而见早也日躔寿星初度月离寿星一十五度为斜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六度余即不可见葢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月离正升六宫则隐迟斜升六宫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距黄纬有南北也葢月距黄道北则朔后见旱距黄道南则朔后见迟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而月距黄道北则月距地平之度多入地迟而见早月距黄道南则月距地平之度少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距黄道北则隐迟距黄道南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自行度有迟疾也葢月自行迟则朔后见迟晦前隐迟自行疾则朔后见早晦前隐早也夫月离正降宫度距日一十五度即可见以每日平行一十二度有奇计之则朔后一日有余即见生明于西是故合朔如在甲日亥子之间月离正升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迟则甲日太阳未出亦见东方月离正降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疾则乙日太阳已入亦见西方矣
   地半径差
  凡求七曜出地之高度必用测量乃测量所得之数往往不合葢推步所得者七曜距地心之高度而测量所得者七曜距地面之高度也距地心之高度为真高距地面之高度为视高人在地面不在地心故视高必小于真高以有地半径之差也 【或有大于真高者测清蒙气所为也】 葢七曜恒星虽皆丽于天而其高下又各不等惟恒星天为最高其距地最远地半径甚微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