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考,省刑为中考,办税为下考。
宋朝沿唐制,置诸州观察使,凡诸卫将军及使遥领者,其资品并止本官叙(防御、团练使、刺史亦同)。祥符中,诏观察使并带刺史(翰林学士陈彭年检讨唐以来故事,观察使并合带刺史。诏自今除观察使可兼领之)。政和中,诏承宣、观察使仍不带持节等。
○防御使
唐武后圣历元年,以夏州镇领防御使,防御使之名自此始。开元二年,薛讷为陇右防御使。天宝中,安禄山犯顺,大郡要地当贼冲者,置防御守捉使(《事物纪原》。又《唐 职官志》云至德後置节度使,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以治军事,刺史兼之,不赐节,与《纪原》不同。今两存之,当考)。代宗即位,诸州防御使并停。明年,授田承嗣魏博等州都防御使,俄迁节度使,盖防御使之名不废也。大率防御隶所治州,岁以八月考其治否,以无虞为上考,清苦为中考,政成为下考。
宋朝沿唐制,置诸州防御使。唐防御使在团练使之下,宋朝升之於上(《职略》云:“官制旧典,防御、团练、刺史均谓之正任。外官初除,管军便带正任,刺史或随其人见带遥郡就除之。其横行诸司使带遥郡防御使者,年劳至深,边功优异,即落遥郡为正任官。其团练使、刺史则无法落遥郡也。以上应管军臣僚,因乞改军职,遂以本官出守,或领副总管,方有带正任者;其宗室、国戚除再迁,便领正任,乃国朝旧制。”)。
○团练使
唐肃宗乾元初,置团练使、守捉使,大领十州,小者三、五州。代宗时,元载当国,令刺史悉带团练。(《唐职林 李少良传》:“大历八年,晋州男子郇谟,欲以三十字上献,多讥切元载。其言团者,愿罢诸州团练使。少良寻为载所杀。”)大率团练皆隶所治州,岁以八月考其治否,以安民为上考,惩奸为中考,得情为下考。
宋朝沿唐制,诸州团练使。
○刺史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唐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加使持节,从三品,职同牧、尹。
宋制,诸州刺史无定员,外官初除管军,便带正任,刺史随其人见带遥郡就除之。其横行诸司使带遥郡防御使者,年劳至深或边功优异,即落遥郡为正任官。靖康元年,臣僚言:“遥郡、正任恩数辽绝,自遥郡迁正任者,合次第转行。今有自遥郡与落阶官而授正任,直超转本等正官,是皆奸巧希进躐取。乞应遥郡承宣使有功劳除正任者,止除正任刺史。”从之。
按:节度使在唐为阃帅,观察、团练使在唐为监司,防御使在唐为边将,刺史在唐为郡守。至宋,则阃帅、监司、边将、郡守各别有以名其官。而节度、承宣、观察、团练、防御、刺史则俱无职任,特以为武臣迁转之次序,故序其事於将军、都尉之後。
○诸路将官
宋神宗留意武备,本以捍西北二虏,而推其法於东南,故西北为多,东南为少,陕西诸路四十二将,河北诸路三十七将,而东南才十三将。(元丰四年,诏:“东南诸路团练诸军马十三将,淮南东路第一,西路第二,两浙西路第三,东路第四,江南东路第五,西路第六,荆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三州备广西应授第九,福建路第十,广东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合诸路九十二将,各有正、副。军中行图阵队、调发赏罚,皆关决於将、副(宣和六年诏)。元元年,司马光请尽罢诸路将官,其禁军各委本州县长吏与总管、钤辖、都监押等辖,一如未置将官以前之法。而枢密院难之,止诏诸路将副在州驻,不系路分兵官知州并州钤辖兼充者,并差将官一员兼本州都监,其单将驻处,勿复差兼。宣和五年御笔:“诸路将、副剖队。自今并依元丰法选差。”乾道四年,密院奏:“诸州拣中弓弩手,虽已差路分钤辖、都监春秋诣诸路巡按,缘逐州未有将官专一日逐训练,恐致事艺生疏。”诏诸州各置准备将一员,专一管辖日逐训练拣中弓弩事艺(《孝宗会要 哲宗职官志》:“诸路将官掌统制所隶禁旅,以行阵队伍、金鼓帜职、弓矢击刺之法而教习训练之,别其武艺精强者,待次迁补,以激劝士卒。凡兵仗器甲之数、廪禄犒给、赏罚约束之禁令皆掌焉,副将为之贰。若屯戍防边,则受帅司节制;御寇敌,则审其战守应授之事;若师有功,则具馘数,籍用命者而旌赏之焉。”)。
元初,右仆射司马光《乞罢诸路将官疏》曰:“臣窃见国朝以来,置总管、钤辖、都监、监押为将帅之官。凡州县有兵马者,其长吏未曾不兼同管辖,盖知州即一州之将,知县即一县之将故也。先帝欲征伐四夷,患诸州兵官不精勤,训练士卒懈弛,於是有建议者请分河北、陕西、河东、京东、京西等路诸军若千人为一将,别置将官,使之专功训练,其逐州总管以下及知州、知县皆不得关预。及有差使,量留羸弱下军及剩员,以充本州官白直及诸般差使,其馀禁军皆制在将官,专事教阅。臣愚以为职事修举,在於择人,不在设官。苟得其人,虽总管等皆能训练士卒;不得其人,虽将官亦何所为。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