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唐因之,同左、右卫)。
宋制见《总序》。
○左右武卫
後汉末,曹公为丞相,有武卫营。及魏文帝,乃置武卫将军,以主禁旅。晋、宋、齐、梁、陈隋又有建武、奋武、广武等将军。至隋,采诸武之名,置左右武卫大将军一人,将军各二人,以总府事。炀帝改所领军士名熊渠。唐光宅元年,改为左右鹰扬卫。神龙元年,复为武卫。其制与隋同,所掌如左右卫(领官属并隋置,唐因之,同左、右卫)。
宋制见《总序》。
○左右威卫
隋初有领军府,炀帝改为左、右屯卫。唐因之。贞观十二年,左右屯卫始置飞骑,出游幸即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鞯而从焉。龙朔二年,改左、右屯卫为左、右威卫,而别置左、右屯营,亦有大将军等官(寻改左右屯营为羽林)。光宅元年,改威卫为豹韬卫。神龙元年复旧。所掌如左、右卫(领官属并隋置,唐因之,同左、右卫。龙朔二年,左、右威卫旧官之员外,各置录事参军一人,府三人,史四人,并隶左、右羽林军,统本司事)。
○左右领军卫
初,魏武为汉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为中领军,以史涣为之,与护军韩浩皆领禁兵。文帝受汉禅,始置领军将军,以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後、左、右、骁骑七军营兵,即领军之任也。祜迁罢,复置北军中候。怀帝永嘉中,改中军为中领军。元帝永昌元年,复改曰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成帝时,复以为中候,而陶侃居之。寻复为领军。魏晋领、护皆金章紫绶,中领、中护银章青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晋郄鉴、庾亮、纪瞻、卞、陆晔、褚翼、王彪之、会稽王道子、沈嘉、武陵王遵、孔安国、谢鲲等并为领军)。宋置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齐有领军及中领军。梁领军将军管天下兵要,谓之禁司,与左、右仆射为一流,中领军与吏部尚书为一流。陈因之。後魏有领军、护军(二职若侍臣带者加“中”),又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二军与领、护不并置。北齐领军府,凡禁卫官皆主之,以高归彦为领军大将军,领军加“大”自归彦始。隋有左、右领军府,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惟有长史、司马、诸曹掾属等官。炀帝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即唐左、右威卫)。唐复采旧名,列置领军卫,分为左、右。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左、右玉钤卫,神龙元年复旧。各置大将军一人,掌宫掖禁备,督摄队伍,与左、右诸卫同,将军各二人以副之(长史,齐、梁、陈并有之。北齐有长史、司马。隋置录事以下诸曹。唐因之,同左、右卫)。
宋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事,皆命宗室为之(详见《总叙》)。靖康元年,御史中丞陈过庭言:“请遵艺祖开宝初罢诸节度使归环卫故事。”於是节度使钱景臻等并为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孝宗隆兴初,诏学士院讨论环卫官制,欲参酌祖宗时及唐太宗制。如节度使则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则领左、右卫上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正任为上将军,遥郡为大将军;正使为将军,副使为中郎将;使臣以下为左、右郎将。通以十员为额。宗室不在此例。馀管军则解,或领ト门、皇城之类则仍带,虽戚里子弟,非战功不除。上谓宰相,谓欲以此储将才,重环卫如文臣储才於馆阁也。
○左右金吾卫
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如淳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颜师古曰:“徼谓遮绕。”)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颜师古曰:“金吾,鸟名也。按《起居注》天子出,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缇骑二百人(缇骑无秩,比史食俸),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生满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光武微时叹曰:“仕宦当为执金吾。”)。旧掌京师盗贼,考按疑事。後汉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卫尉巡行宫内,金吾徼巡宫外,相为表里,以擒奸捕猾)。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自中兴,但专徼循,不与他政。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直至後周置武环率、武候率下大夫各二人。隋置左、右武候府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掌车驾出入,先驱後殿,昼巡夜察,执捕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宜,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炀帝大业三年,改为左、右武候卫,所领军士名飞(《汉百官表》曰:“汉有左武右,武帝太初元年,更名飞,掌弋射属少府。光武省之。隋氏采旧名)。唐初又为左、右武候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金吾卫,置大将军一人,所掌与隋同,将军二人副其事(领官属,并隋置,唐因之)。
宋制,见《左右领军卫门》。
○左右监门卫
隋初有左、右监门府将军各一人,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各执郎将二人,校尉、直长各三十人(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铠曹行参军各一人。二汉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非唐时任),炀帝改将军为郎将,各一人,正四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