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仓,自後无闻。梁亦曰常平仓而不籴、粜。陈因之。後魏太和中,虽不名曰常平,亦各令官司籴贮,俭则出粜。隋曰常平仓。唐武德中,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市肆腾踊则减价而出,田穑丰羡则增籴而收,触类长之)。後省监,署常平署令一人,掌仓粮管钥、出纳、粜籴。凡天下仓廪,和籴者为常平仓,正租为正仓,地子为义仓。
○秘书监(少监 丞 郎 校书郎 正字 著作郎 佐郎 正字 太史局令 丞)
《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汉氏图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阁、广内,贮之於外府。又有御史中丞居殿中,掌兰台秘书及麒麟、天禄二阁,藏之於内禁。後汉图书在东观,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同异,属太常(以其掌图书秘记,故曰秘书)。後省。魏武帝又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即中书令之任)。文帝黄初初,乃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秘书改令为监,掌艺文图籍之事。初属少府,後乃不属(自王肃为监乃不属)。其兰台亦藏书籍,而御史掌之(魏薛夏云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惠帝永平中,复别置秘书监,并统著作局,掌三阁图书。自是秘书之府始居於外。其监,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宋与晋同。梁曰秘书省(任字彦,为秘书监。自齐永元以来,秘阁四部篇卷纷杂,手自雠校,由是篇目定焉)。陈因之。後魏亦有之。後周秘书监亦领著作,监掌国史(说在《秘书丞》注)。隋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炀帝增置少监一人,後又改监、少监并为令。唐武德初,复改为监。龙朔二年,改秘书省为兰台,改监为太史,少监为侍郎,咸亨初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监为麟台,神龙初复旧。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太极元年,增秘书少监为二员,通判省事。其後,国史、太史分为别曹,而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而已(汉初,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之事,至魏、晋,其制犹存。故历代营都邑,置府寺,必以秘书省及御史台为邻),虽非要剧,然好学君子亦求为之(魏徵後为秘书监,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自是秘府图籍灿然毕备)。
丞。魏武帝置秘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後文帝黄初中,欲以何桢为秘书丞,而秘书先自有丞,乃以桢为秘书右丞。其後遂有左、右二丞,刘放为左丞,孙资为右丞。後省。晋复置秘书丞,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绛朝服(嵇绍、司马彪、傅畅、王谧等并为此官)。宋为黄绶,馀与晋同。齐、梁尤重。陈、隋印绶与齐同。历代皆有(後周柳蚪为秘书丞,时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因蚪为丞,始命监掌焉)。唐龙朔二年,改为兰台大夫,咸亨初复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
秘书郎。後汉马融(字季长)为秘书郎,诣东观典校书。及魏武建国,又置秘书郎,尝以刘邵为之,出乘鹿车(王肃表曰:“臣以为秘书职於三台为近密,中书郎在尚书丞、郎上,秘书丞、郎宜次尚书郎下,不然则宜次侍御史下。秘书丞、郎俱四百石,迁宜比尚书郎,出亦宜为郡,此陛下崇儒术之盛旨也。尚书郎、侍御史皆乘犊车,而秘书丞、郎独乘鹿车,不得朝服,又恐非陛下转台郎以为秘书丞、郎之本意也。”)。晋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校阅脱误。进贤一梁冠,绛朝服,亦谓之郎中。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四部,使秘书郎中四人各掌其一。宋、齐秘书郎皆四员,尤为美职,皆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十月便迁(宋王敬弘子恢之,召为秘书郎,敬弘求为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日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无竞之地。”大帝许之)。梁亦然(张缵字伯绪,为秘书郎,固求不迁,欲遍观阁内图籍)。自齐、梁之末,多以贵游子弟为之,无其才实(当时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历代皆有。北齐又谓之郎中。隋除“中”字,亦四员。唐亦四员,分掌四部经籍图书,分判校写功程事。龙朔中改为兰台郎,咸亨初复旧。开元二十八年减一员。
宋太平兴国二年始建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皆总为崇文院。及端拱初,建秘阁(择三馆书籍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亦在崇文院中。淳化元年,诏秘阁次三馆,秘书省仍隶京百司。时秘书虽有监、少监、丞、郎,校书郎、正字、著作郎、佐,皆以为寄禄官,常带出入(秘监即今中大夫也)。郎官至秘书监有特令供职者,有以他官兼领者,有以判秘阁官兼判者(至道中,末以翰林学士承旨兼秘书监。淳化中,李至自前执政以礼部侍郎兼秘书监。祥符九年,杨亿以秘书监判秘阁,兼秘书省事。见《麟台故事》)。凡邦国经籍图书,悉归秘阁,而秘书所掌,常祭祀祝版而已。元丰正名,以崇文院为秘书省。既罢馆职(《麟台故事》云,国初三馆直馆直校勘通谓之馆职,必试而命,不试而命者皆异恩),尽以三馆职事归秘书省,置秘书省职事官,自监、少至正字,不领他局。初除龙图阁学士王胜之为秘书监,时寄禄官为正议大夫,盖裕陵欲重此选,又胜之雅有文学故也。监掌书籍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