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纟专,陈说愆咎,告白神祗,昼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而斋数之外有人者,并在绵之外,谓之斋客,但拜谢而已,不面纟专焉。而有有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厄,谓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陈设醮脯,饼饵、币物,历记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又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於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害,火不能热。而又有诸服饵、辟、金丹、玉浆、英,蠲除滓秽之法,不可殚记。云自上古皇帝,帝喾、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推详事迹,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羡,处冲虚而已,无上天官符之事。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隐於句容,好阴阳五行、风角星算,修辟导引之法,受道经符,武帝素与之游。及禅代之际,弘景取图谶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献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隐诀》,以证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则能长生,与天地永毕。帝令弘景试合神丹,竟不成就,乃言中原隔绝,药物不精故也。帝以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三吴及边海之际,信之逾甚。陈武世居吴兴,故亦奉焉。後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谦之,自云尝遇真人成公兴,後遇太上老君,授谦之为天师,而又赐之《中音诵科诫》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遂得辟,气盛体轻,颜色鲜丽。弟子二十馀人,皆得其术。其後又遇神人李谱,云是老君元孙,授其图真经,劾召百神,六十馀卷,及销炼金丹、英、八石、玉浆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书而献之。帝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馀弟子,於代都东南起坛宇,给道士百二十人,显扬其法,宣布天下。太武亲备法驾,而受符焉。自是道业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以为故事。刻天尊及诸仙之象而供养焉。迁洛已後,置道效於南郊之旁,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等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後齐武帝迁邺,遂罢之。文襄之世,更置馆宇,选其精志者使居焉。後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高宗雅信佛法,於道士篾如也。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其所讲经,由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元》之属。其馀众经,或言传之神人,篇卷非一。自云天尊姓乐名静信,例皆浅俗,故世甚疑之。其术业优者,行诸符禁,往往神验。而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糜费,不可胜纪,竟无效焉。今考其经目之数,附之於此。
《隋志》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唐志》:三十五家,五十部三百四十一卷(失姓名十三家。自《道藏音义》以下不著录六十二家,二百六十五卷)。
《宋三朝国史志》曰:班《志 艺文》道家之外,复列神仙,在方伎中。东汉後道教始著,而真仙经诰别出焉。唐开元中,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总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厥後乱离,或至亡缺。宋朝再遣官校定,事具《道释志》。尝求其书,得七千馀卷,命徐铉等雠校,去其重衤复,裁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大中祥符中,命王钦若等照旧目刊补,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卷(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真部一千四百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凡四千三百五十九。又撰篇目上献,赐名曰《宝文统录》。《隋志》以道经目附四部之末,唐母照《录》散在乙、丙部中。今取修炼、服饵、步引、黄治、符、章醮之说素藏馆阁者,悉录於此。
《宋三朝志》:九十七部,六百二十五卷。
《宋两朝志》:四百一十三部。
《宋四朝志》:二十部。
《宋中兴志》:三百九十六家,四百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二十一卷。
※《度人经》三卷
晁氏曰:元始天尊说。《唐志》有其目,古书也。神仙之说,其来尚矣。刘歆《七略》,道家之学与神仙各为录。其後学神仙者稍稍自附於黄、老,乃云有元始天尊者,生於太元之先,姓乐名静信,常存不灭。每天地开辟,则以秘道授诸仙,谓之开劫度人。延康、赤明、龙汉、开皇,即其纪年也。授其道者,渐至长生,或白日天。其学有授之法,名曰“斋”;有拜章之仪,名曰“醮”;又有符祝以摄治鬼神,服饵以蠲秽浊。至於存想之方,导引之诀,烹炼变化之术,其类甚众。及葛洪、寇谦、陶弘景之徒相望而出,其言益炽於世,富贵者多惑焉,然通人皆疑之。宋朝修《道藏》,共六部,三百一十一帙,而神仙之学如上所陈者居多,与道家绝不类。今於其间取自昔书目所载者录之,又而为二。凡其说出於神仙者,虽题曰老子、黄帝,亦皆附於此,不以名乱实也。若夫容成之术,虽收於歆辈者,以荐绅先生难言之,特削去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