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庆云乐舞四人,<六>

    破阵乐舞四人,

    承天乐舞四人。

  大乐调: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一曰娑陀力,<七>平声;二曰鸡识,长声;三曰沙识,质直声;四曰沙侯加滥,应声;五曰沙腊,应和声;<八>六曰般赡,五声;七曰俟利椦,斛牛声。」九:自隋以来,乐府取其声,四旦二十八调为大乐。

  娑陀力旦:

  正宫,

  高宫,

  中吕宫,

  道调宫,

  南吕宫,

  仙吕宫,

  黄锺宫。

  鸡识旦:

  越调,

  大食调,

  高大食调,

  双调,

  小食调,

  歇指调,

  林锺商调。

  沙识旦:

  大食角,

  高大食角,

  双角,

  小食角,

  歇指角,

  林锺角,

  越角。

  般涉旦:<一○>

  中吕调,

  正平调,

  高平调,

  仙吕调,

  黄锺调,

  般涉调,

  高般涉调。

  右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协之。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益浊,上益清。七七四十九调,馀二十一调失其传。盖出九部乐之龟兹部云。

  大乐声:各调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近十二雅律,於律吕各阙其一,犹雅音之不及商也。

散乐

  殷人作靡靡之乐,其声往而不反,流为郑、卫之声。秦、汉之间,秦、楚声作,郑、卫亡。汉武帝以李延年典乐府,稍用西凉之声。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往往汉乐府之遗声。晋天福三年,遣刘以伶官来归,辽有散乐,盖由此矣。

  辽册皇后仪:呈百戏、角、戏马以为乐。

  皇帝生辰乐次:

  酒一行  篥起,歌。

  酒二行歌,手伎入。

  酒三行琵琶独弹。

      饼、茶、致语。

      食入,杂剧进。

  酒四行阙。

  酒五行笙独吹,鼓笛进。

  酒六行筝独弹,筑球。

  酒七行歌曲破,角。

  曲宴宋国使乐次:

  酒一行  篥起,歌。

  酒二行歌。

  酒三行歌,手伎入。

  酒四行琵琶独弹。

      饼、茶、致语。

      食入,杂剧进。

  酒五行阙。

  酒六行笙独吹,合法曲。

  酒七行筝独弹。

  酒八行歌,击架乐。

  酒九行歌,角。

  散乐,以三音该三才之义,四声调四时之气,应十二管之数。截竹为四窍之笛,以协音声,而被之弦歌。三音:天音扬,地音抑,人音中,皆有声无文。四时:春声曰平,夏声曰上,秋声曰去,冬声曰入。

  散乐器: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

  杂戏:自齐景公用倡优侏儒,至汉武帝设鱼龙曼延之戏,後汉有绳舞、自刳之伎,杜佑以为多幻术,皆出西域。哇俚不经,故不具述。

鼓吹乐

  鼓吹乐,一曰短箫铙歌乐,自汉有之,谓之军乐。辽杂礼,朝会设熊罴十二案,法驾有前後部鼓吹,百官卤簿皆有鼓吹乐。

  前部:

  鼓吹令二人,

  奫鼓十二,

  金钲十二,

  大鼓百二十,

  长鸣百二十,

  铙十二,

  鼓十二,

  歌二十四,

  管二十四,

  箫二十四,

  笳二十四。

  後部:

  鼓吹丞二人,<一一>

  大角百二十,

  羽葆十二,

  鼓十二,

  管二十四,

  箫二十四,

  铙十二,

  鼓十二,

  箫二十四,<一二>

  笳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