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上之泥封遂真赝杂糅,不易辨识矣。

  叶鞠裳论碑帖之别碑帖之别,人不尽知,叶鞠裳学使尝论之曰:「今人碑帖不分,凡刻石之文,统呼为碑,及墨而拓之纸,则又统呼为帖,虽士大夫,未能免俗,甚矣其陋也!夫碑之不可为帖也,石刻之不尽为碑也。周、秦、汉、魏以下,欧、赵而降,撰述源流,雕造形制,其为体也屡迁,其称名也杂而不越。《礼》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叶于光绪壬寅,尝视学甘肃,嗜碑版,以精于考订,有声于时.叶鞠裳论碑之俗名碑拓有辗转传讹而以俗名著于世者,叶鞠裳尝论之曰:文人题品,土俗通称,古迹流传,等洞萧之有谥;嘉名肇锡,益敝帚之可珍。有如碑之裂而存半截者多矣,惟唐兴福寺残碑,世皆称为《半截碑》。碑之环而刻四面者多矣,惟《颜鲁公家庙碑》,世皆称为《四面碑》。《皇象天发神谶碑》,在晋时即折为三段, 「 见《丹阳记》、《金陵续志》、《新志》」 、世呼为之《三段碑》。或呼经幢为八楞碑。此类尚多,摭而录之,可资谈助。

  《竹叶碑》 汉残碑阴也。牛空山《金石图》云:「曲阜颜乐清懋伦得之,藏其家,碑两面隐隐有竹叶纹,或谓之《竹叶碑》云。」《金石萃编》云:「此碑阳今皆为竹叶文所掩,无一字可辨,陈以纲定为《鲁国长官德政碑》,其论最核。」

  《三绝碑》 汉隶字源受禅表,魏黄初年立,在颍昌府临颍县魏文帝庙.刘禹锡《嘉话》:「王朗文,梁鹄书,锺繇镌字,谓之三绝.」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金《博州庙学记》, 「 大定二十一年。」 东昌人谓之《三绝碑》。三绝者,王去非文,王庭筠书,党怀英篆额也。」

  《鱼子碑》 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石质斑驳,细点坟起,打本如颗颗丹砂,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精拓,不能泯其迹,世谓之《鱼子碑》。

  《鸳鸯碑》 顾亭林《金石文字记》:「泰山之东南麓王母池,有唐岱岳观,土人称为老君堂。其前有碑二,高八尺许,上施石盖,合而束之。其字每面作四五层,每层文一首,或二首,皆唐时建醮造象之记。」《金石萃编》云:「此碑今俗称《鸳鸯碑》,二石合为一,两面两侧,共刻三十二段。」

  《碧落碑》 汪由敦《松泉文集‧;董广川书跋》云:「段成式谓碑有碧落字,故名。李肇谓碑在碧落观.然考之《国史补》,则肇正谓碑有碧落字耳。李汉又谓碑终于碧落字,董驳其非。今以篆文验之,仅有「栖真碧落」一语,既非全文结束,亦非文中要语.考古人诗文字迹,举一行首标目者有之,无以末字者。欧阳公《集古录》谓龙兴宫有碧落尊象,篆文刻其背。宋潜溪亦云韩王元嘉子训等为其妣房氏造碧落天尊于龙兴宫.考其记,知为碧落观.今以篆文验之,但云立大道天尊建侍真象,无所谓碧落天尊,疑广川所云碑在碧落观,而龙兴旧为碧落者,为得其实,此碧落之所由名也。」

  《潜研堂金石跋尾》云:「右李训等造《大道天尊象记》,世所称《碧落碑》也。篆书奇古,有郑承规释文。」余按此碑当如《潜研》所题李训等《大道天尊象记》为正,而《碧落碑》,其后起之名也。

  《追魂碑》 《处州府志》:「松阳叶法善以道术遭遇玄宗。时李邕为处州刺史,以词翰名世。法善求邕与其祖有道先生国重作碑文,成,请并书,弗许.一夕,梦法善请曰:「向辱雄文,光贲泉壤,敢再求书。」邕喜而为书,未竟,钟鸣梦觉,至丁字下数点而止。法善刻毕,持墨本往谢,邕曰:「始以为梦,乃真邪?」」世传此碑为《追魂碑》。《金石萃编‧;书谱》引《法帖神品目》云:「《追魂碑》,李邕书,在松阳永宁观.」

  《透影碑》 《中州金石记》:「重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天成四年九月,释道清撰,俗名《透影碑》。」

  《风动碑》 《隐绿轩题识》:「镇州察院前庭有风动古碑,乃李宝臣功德颂,永泰间立,王士则书。」

  《雷合碑》 《寰宇访碑录》:「茅山《干元观碑》,陈黼撰,蔡仍行书,政和五年,俗呼为《雷合碑》。」

  《无字碑》 《金石萃编》:「干陵,唐高宗陵也,在干州东,至太宗昭陵六十里,有于阗国所进《无字碑》,高三十余尺,螭首龟趺,岿然,表里无一字。今题名有十三段,崇宁、政和、宣和年者九,金正大元年一,兴定五年二,丁亥清明日一。」

  《泰阴碑》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宋大中祥符元年上石,在泰安府城南门外,北向。明巡按吴从宪篆刻其阴曰《泰阴碑》,俗谓之《阴字碑》。」王兰泉曰:「北向属泰山之阴,故题泰阴碑三字,以讹传讹,遂谓之阴字碑矣。」

  《囤碑》 《云麓漫钞》:「吴禅《国山碑》,土人目为《囤碑》,以其石圆八出如米廪云。」吴骞《国山碑考》云:「碑形微圜而椭.」又云:「碑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