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也。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宋洪龟父清非集】
  《小麦青青歌》:小麦青青大麦枯,新妇城边守茅蒲。不妨执热饷妇姑,奄观艾相喧呼。黄云好在玄云起,雨如车轮未渠已。绣衣使者问麦秋,今年麦秋又如此。
  大麦
  【广雅】
  大麦,也,立夏前熟。新谷未登,民屑麦作饭,赖以济民饥。曰晚大麦,穗长而子多,与小麦齐熟,曰六棱麦,曰中蚤麦,曰红黏糯麦,堪作酒,皆大麦之别。
  【农书】
  《王祯谷谱》夫大麦,北方所种极广。可作粥饭,甚为出息。故《春秋》书无麦禾,重其阙也。
  【广志】
  有秃芒大麦。
  【新安志】
  大麦则有早麦,中期麦,青光麦,又有高丽麦,亦呼高头麦。之则粒出,然难为地方。有糯麦,宜为饭。
  【台州府志】
  大麦有早黄红了白晚麦。麦之名。
  【维扬志】
  大麦四种:麦黄、短秆、晚、淮。
  【濡须志】
  大麦四种:白、粉多紫、又名糯,可酿。米、微瘦番。旧有此种,来自北方。
  【太平志】
  大麦三种:六棱、中蚤、红黏。
  【本草】
  《神农本经》《名医别录》:大麦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蜜为之使。陶隐居云:今稞麦一名麦,似麦,惟皮薄尔。音牟。《唐本注》:大麦出关中,即青稞麦是。形似小麦,而大,皮厚。故谓之大麦。殊不似麦也。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宋嘉瘫景础兑┬月邸吩疲捍舐笫刮陡饰薅荆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孟诜云:大麦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暴食之,亦稍以脚弱,为下气及腰肾故。久服甚宜人,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陈士良云: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思谷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小麦,无燥热。又云:微暖,久食消肾,不可多食。日华子云:麦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图经》文具小麦条下。政和本陈藏器云:不动风气,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大麦、麦,本经前后两出。苏云:稻是谷之通名,则是麦之皮号。麦之,犹米之与稻。本经于米麦条中,重出皮壳两件者,但为有壳之与无壳也。苏云:大麦是青稞,麦是大麦,如此则与米注不同,自相矛盾。愚谓大麦是麦米,麦是麦谷,与青稞种子不同。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已西种之。今人将当本麦米粜之,不能分也。《圣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麦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外台秘要》:治妊娠,得病去胎方。麦一升,和蜜一升,服之即下,神验。孙真人: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兵部手集》:治产后秘结,膨胀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供奉转大。初与崔家方以麦末一合,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崔郎中云神效。《伤寒类要》:治诸黄,杵苗汁服之。又方:蠼螋尿疮。嚼大麦以傅之,日三上。寇宗《本草衍义》:大麦性平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三伏中,朝廷作面以赐臣下作造饧。
  【绍兴本草】
  大麦,《本经》云温,复云微寒。主除热,复云令多热。此显无据矣。即非性寒除热之物,当云味咸微温,无毒,是矣。惟作诸方用之颇众,处处种产之。
  【金李东垣试效方】
  药象,麦炒黄色,取面,补脾胃虚,宽肠胃。
  【王好古汤液本草】
  气温味甘,微酸无毒。能消化宿食,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霍乱,除烦去痰,治产后腹中膨胀不通,二药并神曲气虚人宜服。以代戊已腐熟水谷,与豆蔻、砂仁、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使。
  【元朱丹溪本草】
  大麦,化宿食,消症结,气虚人宜服。师曰:行上焦滞血。
  【尚从善本草元命苞】
  大麦为使,味甘温无毒,戊已腐熟水谷,温中焦,消化宿食,开胃止霍乱,除烦祛痰,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落胎孕催生。水渍生芽为,久服,令人消肾。
  【唐杜工部诗】
  《大麦行》: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罗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托身白云还故乡。
  【宋张孝祥于湖居士集】
  《大麦行》:大麦半枯自浮沉,小麦刺水铺绿针。山边老农望麦熟,出门见水放声哭。去年泠泠九月雨,秋苗不收一粒谷。只今米价贵如玉,并日举家才食粥。小儿索饭门前啼,大儿虽瘦把锄犁。晴时种麦耕荒陇,正好下秧无稻畦。
  【李庄简公集】
  《重午食大麦》:春来斗米欲逾千,麦熟家家爨有烟。手磨旋推云子落,脚铛深煮虫半胎员。香闻并舍儿童喜,效录奇方胃海便。信是书生能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