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舆内史》为三十六郡。)郡各领县,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平百越,又置西郡,(闽中、南海、桂林、象海。)合四十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监侍御史掌监诸郡。汉有天下,王、侯、郡、国并置焉。迄於平帝,户口繁息,凡新置郡、国六十七,与秦三十六合一百三。改周雍州曰凉州,复置夏之徐、梁三州,而改梁曰益;北置朔方,南有交裕别置二刺史,凡十三部。(凉、益、荆、扬、青、豫、兖、徐、幽、并、冀十一州,交浴⑺贩蕉刺史,合十三部、刺史十三人,各掌一州。)
又曰:后汉魏武辅政,吴、蜀三方鼎峙,疆埸不定。建安中,置郡十二。(新兴、乐平、西平、新平、略阳、阴平、带方、谯郡、乐陵、章武、南阳,襄陵是也。又省上郡、朔方、五原、□中、定襄、渔阳、庐江等七郡。)文帝受禅,又置七郡。(朝歌、阳平、弋阳、魏兴、新城、美阳、安丰也。)明帝置六郡。(平公孙度得辽西、辽东、带方、玄菟、乐浪,又置上庸一郡。)少帝又置平阳一郡。并得汉旧郡国五十四,平蜀得二十郡。(刘备初置郡九,巴东、巴西、梓潼、江阳、汶山、汉嘉、朱提、□南、涪陵。并得汉旧巴郡、广汉、犍为、祥拘、越、益州、汉中、永昌、南安、武都也。)晋太康平吴之後,天下一统,(平吴得州四。交、广、荆、杨也。郡四十三。)凡州十六。(《太康地记》曰:司、冀、兖、豫、杨、徐、青、幽、并、雍、凉、梁、益、交、广、荆也。)晋自汤阴败後,羌羯交侵,至於刘曜陷洛阳,於是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秦、营十二州并沦没矣。後魏孝文帝都洛阳,开拓土宇。明帝熙平元年,凡州四十六,镇十二,郡国二百八十九矣。天平年,凡州六十八。至武定年,凡州一百一十一,郡五百一十九。周明帝受魏禅,至大象二年,凡州二百一十一。隋文帝受周禅,至开皇三年,罢天下郡,其县但隶州而已。九年,平陈以後,四海一家。大业三年,罢州为郡。四年,大簿,凡郡、国一百八十三。唐贞观十三年,大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叙之为十道。
应劭《汉官仪》曰: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或以山,太山、山阳是也。或以川源,西河、河东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章树生庭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冶之山会稽是也。京兆,绝高曰京。京,大也;十亿曰兆,欲令帝京殷盈也。左辅右弼,蕃翊承风也。张掖,始开垂,张臂掖也。
黄恭《十四州记》曰:秦兼天下,始皇二十六年,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以公国为大,侯伯为小,大郡曰守,小郡曰都尉。都尉之言君,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君至尊也。言郡守专权,君臣之礼更宗也。今之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於君,而谓之郡也。
《风俗通》曰: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左氏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叙县
《释名》曰:县,悬也,悬系於郡也。
《说文》曰:县,邑也,从口巳声。
《周书》曰:郊田方六百里,因四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鄙,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
《周礼□地官□遂人》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ガ,五ガ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礼记□王制》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
黄恭《十四州记》曰:县万户以上为令,则子国也。千户为长,男国也。今人呼县为百里,子、男本方百里也。故言今之百里,古之诸侯。
又曰:县者,弦也,言施绳用法状如弦,弦声近县,故以取名。
《风俗通》曰:《周礼》“百里曰同”,所以奖王室,协风俗,总名县。县,玄也,言当玄静平徭役。
邑(附)
《尚书大传》曰:五里为邑。
《周礼□地官》曰:四井为邑。
《易□讼卦》曰:逋其邑人三百户。
《周书》曰:周公乃作大邑于成周。
《左传》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狭捍》曰:齐人取子纠杀之。十室之邑,可以隐死。以千乘之鲁而不能存子纠,公为病矣。
《论语》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史记》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卫。
张华诗曰:驾言游东邑,东邑纷穰穰。婚姻及良时,嫁娶避当梁。
乡(附)
《释名》曰:乡,向也,众所向也。
《周礼□地官□司徒》曰: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论语》曰:孔子如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又曰: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後汉书》曰:张湛为左冯翊,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轼路马。孔子於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