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渴,饮河不足,道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山谦之《吴兴记》曰:於潜县北有天目山,山上众木甚美非常,因名翔凤林。
盛弘之《荆州记》曰:宅上山顶有玉女冢,莹坟整固,上有乔木丛生,名为女贞林,常有白猿栖游,哀鸣清绝。
又曰:江陵县东一百里有绿林山,茂林蓊郁,襄阳大路经由其西,所谓当阳之绿林也。
伍瑞休《江陵记》曰:城西北六十里有大林。《春秋》鲁文公六年楚饥,戎侵其西,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即此城也。
又曰:州城东北十二里有曹公林,相传云,建安十三年,曹操蹑刘备于当阳长坂,回师顿此林,因谓之曹公林。
任豫《益州记》曰:广平有石纽林,禹生处也,地方百许里,今人犹不敢居止。
《外国图》曰: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龟林地险,无平土,众龟居之。
应邵《风俗通》曰:配林在太山西南五六里,今树木盖不足言。
刘义庆《世说》曰: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庄子》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杏坛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曲未半,渔父下船来。
《国语》曰: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
《越绝书》曰:麻林者,越王种麻于此,以为弩弦,故名麻林。

《说文》曰:林属於山曰麓。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
《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麓崩。
《书□鸿范五行传》曰:沙麓者,山名也。
《诗□文王篇旱麓章》曰:瞻彼旱麓。(山足曰麓。)
《礼记》曰: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汉书》曰:王翁孺徙魏郡元城,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时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雌,阳为雄,土火相乘,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今王翁孺徙其地,日月当之。”翁孺生禁,禁生元后。
《汉书》应劭注曰:麓,林之大者。
《风俗通》曰:《尚书》云:“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于山者也。

《释名》曰: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
《书》曰: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孔安国曰:高平曰原。太原今以为郡。)
又曰:大野既猪,东原⑵健#孔安国曰:东原致功而平,言可耕也。)
又曰:若火之燎于原,弗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诗》曰: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郑玄曰:文王自知德威谋居善,言岐之南渭水侧,为万国所向,作民之君。)
又曰: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郑玄曰:公刘之相此原以居民,而无长叹者也。)
又曰:愈嗽谠,兄弟急难。
又曰:原隰无无,堇荼如饴。
又曰: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又曰: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又曰: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周礼》曰:原师,辩原隰之名。
又曰:大司徒之职,辩五地之物生,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
《礼》曰:孟夏之月,天子始命野虞出行田原,而劝民也。
又曰: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
《传》曰:晋侯垤肚逶,作五军以御狄也。
又曰:晋魏绛曰:“昔辛甲之为太史,命百官官箴王阙,於《虞人之箴》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又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秦小子茫次于城濮,楚师背阝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莓莓,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志於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春秋说题辞》曰:原,端也,平而有度也。(宋均曰:度,若则也。)
《公羊传》曰:上平曰原。
《狭捍》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
《国语》曰: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鸩之不死,医亦不诛。臧文仲言於僖公曰:“刑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今晋人鸩卫侯不死,亦不讨其使者,讳而恶之,有诸侯之请,必免之。”
《尔雅》曰:广平曰原。
又曰:可食者曰原。(郭璞曰:可食,谓种细食也。犍为舍人曰:广平谓士宽博而平。)
《史记封禅书》曰:秦文公作机矗灵公作吴阳上矗宣公又作密下矗盖三丛诖嗽,故号三丛。
臧荣绪《晋书》曰:宣帝镇关中,诸葛亮攻ィ据渭水南五丈原,帝御之,对垒相持百馀日,俄而亮卒。
《唐书》曰:高祖校猎于华池之万寿原,白鹿见,高祖亲御弧矢,射而获之。
《郡国志》曰:韩冯翊有原,按《诗》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是此原也。
又《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於韩原,亦秦晋战於此地,即获杜回,又秦获晋惠侯以归之处。
裴景仁《符书》曰:符健皇始五年,凤皇降滑滨社稷南原,三日而去。
崔鸿《前秦录》曰: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