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入室。
又曰: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
《传》曰:楚庄王围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史记》曰:须贾见范雎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佣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寒如此哉!”乃取一纟弟袍以赐之。
《汉书》曰:上闻韩王信降匈奴,上自将击之,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天寒,士卒堕指者十二三。
又曰:邴吉为廷尉,时有老人年八十余无子,妻死娶後妻生一子,而翁老死,其子年数岁,有前妻女曰:“非我父之胤。”遂上闻。吉曰:吾闻老人之子而不耐寒,日中无影。遂令验之,皆如其言。
又曰:晁错上书曰: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文颖曰,土地寒故也。)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
又曰:王莽天凤四年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铸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
又曰:□南郡有熊仓山,特寒。四月五月中,犹积雪皓然。
谢承《後汉书》曰:盛夏多寒,韦彪上疏谏曰:“臣闻治政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迨刑罚刻急,郡国不时令之所致也。”
《东观汉记》曰:王郎起兵,上自东南驰,夜至无蒌亭,时天寒冽,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冯异,字公孙。)饥寒俱解。”
《续汉书□五行志》曰: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寒风如冬时。
又曰: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琊井中冰厚尺余,大有年。
又曰:穷谷之地,固阴Ё寒。
《赵书》曰:汲桑,六月盛暑,重裘累茵,使人扇之,患无清凉,斩扇者。军中谓之谣曰:奴为将军何可羞,六月累茵披貂裘,不识寒暑斩人头。
《易稽览图》曰:冬至之後三十日极寒。
京房《易妖占》曰:春夏寒,政教急。
又京房《易传》曰:有德遭险,兹谓逆命,厥异春寒。
《春秋运斗枢》曰:日行失,则虽当燠反寒。
《春秋考异邮》曰:缪公即位,仲夏大寒冰。错乱甚也。
《老子》曰:躁胜寒,静胜热。
《文子》曰: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尸子》曰:雨雪,楚庄王披裘当户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乃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粮者赈之。国人大悦。
又曰: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极左右,有不释之冰。
《晏子》曰:景公时,雪三日,公被狐白裘。晏子入,公曰:“怪哉,雨雪三日不寒!”晏子曰:“古之贤君,饱而知人饥,暖而知人寒。”公曰:“善!”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又曰:景公起大台,岁寒,役人冻死者有焉。
《管子》曰: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其至不时,此谓四刑。
《淮南子》曰:北方有北极之山,曰寒门。(积寒所在,故曰寒门。)%
又曰:夏虫不可与语寒。(蜩蝉不知寒雪。)
又曰:青女,(天神青女玉女。)仲春二月之夕,乃闭其寒。
《吕氏春秋》曰:卫灵公天寒凿池。苑春曰:“天寒恐伤民。”公曰:“寒哉?”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取火,是故不寒。民衣弊不苴,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命罢役。左右曰:“是德必归于春,不可。”公曰:“春而有之善,乃寡人之善也。”卫人悦,当时谓公得君道矣。
又曰:冬之德寒。
又曰: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又载也。)
《国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火,心星。清风,寒风也。)清风至而修城郭。
《战国策》曰:田单为齐相,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不能行。单乃解裘衣与之。襄王曰:“单之厚施,欲取我国乎?”有贯珠者闻之,曰:“不如因以为己。”下令曰:“寡人忧民之寒,单解裘衣与之,称寡人之意。”於是闾里相与语曰:“单之爱人,乃王之教也。”
《周书时训》曰:小寒之日,雁不北向,民不怀王;鹊不治巢,国家不宁;雉不始鸲,国乃大水。大寒之日,鸡不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坚,言乃不从。
《说苑》曰:国有五寒,而水冻不与焉。一曰政外,二曰女广,三曰谋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国败,五曰不能治内而务外。此五者一见,惟祸无福。
桓谭《新论》曰:元帝时,汉中送道人王仲都,能忍寒。乃於盛寒日令袒衣,载以驷马,於昆明湖上环对而走,御者厚衣狐裘甚寒,而仲都独无变色,此耐寒也。
《方言》曰:衤互,寒也。
《论衡》曰: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
又曰:河东项曼都好道学仙,去家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上月之旁,其寒凄凄。”
《穆天子传》曰:天子游黄室之丘,日中大寒雨雪,有冻死人,天子作黄竹诗以愍之。
《葛仙公别传》曰:公与客谈语,时天大寒。仙公谓客曰:“居贫不能人人得炉火,请作一大火,共致暖者。”仙公因吐气,火赫然从口出,须臾火满屋,客皆热,脱衣。
《孝子传》曰:闵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