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人非妇人
所宜称看来称硕人亦无妨惟淑人则非所宜尔但
有一节未善有夫方封某郡伯而妻已先封某国夫
人者此则与京所改者相值龃龉不可行盖其封赠
格法如此当初合并格法也与整顿过则无病矣遂
使人得以咎之谓其法自相违戾如此是亦京不子
细乘势粗改后人以其出于京也遂不问是非一切
反之
  列女传序          辽史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与其得烈女不若得贤女天下
而有烈女之名非幸也诗赞卫共姜春秋褒宋伯姬
盖不得已所以重人伦之变也辽据北方风化视中
土为□终辽之世得贤女二烈女三以见人心之天
理有不与世道存亡者
  列女传序          宋史
古者天子亲耕教男子力作皇后亲蚕教女子治生
王道之本风俗之原固有在矣男有塾师女有师氏
国有其官家有其训然而诗书所称男女之贤尚可
数也世道既降教典非古男子之志四方犹可隆师
亲友以为善女子生长环堵之中能着美行垂于汗
青岂易得哉故历代所传列女何可弃也考宋旧史
得列女若干人作列女传
  列女传序          史金
汉成帝时刘向始述三代贤妃淑女及淫u奢僭兴
亡盛衰之所由汇分类别号列女传因以讽谏范晔
始载之汉史古者女子生十年有女师渐长有麻
丝茧之事有祭祀助奠之事既嫁职在中馈而已故
以无非无仪为贤若乃嫠居寡处患难颠沛是皆妇
人之不幸也一遇不幸卓然能自树立有烈丈夫之
风是以君子异之
  列女传序          元史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必有傅姆师保为陈诗书图史
以训之凡左右佩服之仪内外授受之别与所以事
父母舅姑之道盖无一不备也而又有天子之后妃
诸侯之夫人躬行于上以率化之则其居安而有淑
顺之称临变而有贞特之操者夫岂偶然哉后世此
道既废女子而处闺闼之中溺情爱之私耳不聆箴
史之言目不睹防范之具由是动逾礼则而往往自
放于邪僻矣苟于是时而有能以懿节自著者焉非
其生质之美则亦岂易致哉史氏之书所以必录而
勿敢略也元受命百余年女妇之能以行闻于朝者
多矣不能尽书采其尢卓异者具载于篇其间有不
忍夫死感慨自杀以从之者虽或失于过中然较于
苟生受辱与更适而不知愧者有间矣故特着之以
示劝励之义云
  内训序       明仁孝文皇后
吾幼承父母之教诵诗书之典职谨女事蒙先人积
善余庆夙备掖庭之选事我孝慈高皇后朝夕侍朝
高皇后教诸子妇礼法唯谨吾恭奉仪范日聆教言
o敬佩服不敢有违肃事今皇帝三十余年一遵先
志以行政教吾思备位中宫愧德弗似歉于率下无
以佐皇上内治之美以忝高皇后之训常观史传求
古贤妇贞女虽称德性之懿亦未有不由于教而成
者古者教必有方男子八岁而入小学女子十年而
听姆教小学之书无传晦庵朱子爰编缉成书为小
学之教者始有所入独女教未有全书世惟取范晔
后汉书曹大家女诫为训恒病其略有所谓女宪女
则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书盛行大要撮
曲礼内则之言与周南召南诗之小序及传记而为
之者仰惟我高皇后教训之言卓越往昔足以垂法
万世吾耳熟而心藏之乃于永乐二年冬用述高皇
后之教以广之为内训二十篇以教宫追蛉酥所
以克圣者莫严于养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德
性次之以修身修身莫切于谨言行故次之以慎言
谨行推而至于勤励节俭而又次之以警戒人之所
以获久长之庆者莫加于积善所以无过者莫加于
迁善数者皆身之要而所以取法者则必守我高皇
后之教也故继之以崇圣训远而取法于古故次之
以景贤范上而至于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又推而至
于母仪睦亲慈幼逮下而终之以待外戚顾以言词
浅陋不足以发扬深旨而其条目亦粗备矣观者于
此不必泥于言而但取其意其于治内之道或有裨
于万一云永乐三年正月望日序
  女诫内训序         神宗
礼称天子理阳道以听天下之外治后理阴德以听
天下之内治男子正位化成俗美故能不降阶序而
天下咸理朕以冲昧统膺鸿绪仰承圣母谆谆训迪
勉以法祖亲贤励学勤政为务数年以来始克有省
俯焉思所以兴道致理者庶无廑夫慈虑焉顷以中
宫正位宗庙有助圣母恐母仪之教未阐乃取曹大
家女诫一书俾儒臣注解以弘内范盖以此书简要
明肃足为万世女则之规夙经圣慈服膺诵法是以
亟为表章暨仁孝文皇后内训二书俾诸保傅姆朝
夕进讲于宫闱爰以毓成淑德用奠坤维共襄干治
则是书之功莫大焉仍镂其副本颁示中外使庶民
之家得以训诲女子有资阃教其于刑于之化不无
裨益云尔万历八年岁在庚辰春三月御制序
  古列女传序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