柩前定位之初缘臣民之心
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三年毕丧之后逾年春正
月乃谨始之时得理之中者也于是改元着新君即
位之始宜矣即位而谨始本不可以不正为子受之
父为诸侯受之王此大本也咸无焉则不书即位隐
庄闵僖四公是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晋发
之书曰卫人立晋以见内无所承上不请命者虽国
人欲立之其立之非也在春秋时诸侯皆不请王命
矣然承国于先君者则得书即位以别于内复无所
承者文成襄昭哀五公是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
齐孺子荼发之荼幼固不当立然既有先君景公之
命矣陈乞虽流涕欲立长君其如景公之命何以乞
君荼不死先君之命也命虽不敢死以别于内复无
所承者可也然乱伦失正则天王所当治圣人恐此
义未明又于卫侯朔发之朔杀呈偈芷涓感公之
命当有国矣然四国纳之则贬王人拒之则褒于以
见虽有父命而乱伦失正者王法所宜绝也由此推
之王命重矣虽重天王之命若非制命之义亦将壅
而不行故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之欲立戏仲山
甫不可王卒立之鲁人杀戏立括之子诸侯由是不
睦圣人以此义非尽伦者不能断也又特于首止之
盟发之夫以王世子而出会诸侯以列国诸侯而上
与王世子会此例之变也而春秋许之郑伯奉承王
命不与是盟此礼之常也而春秋逃之所以然者王
将以爱易储贰桓公纠合诸侯仗正道以翼世子使
国本不摇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所谓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者也至是变而之正以大义为主而
崇高之势不与焉然后即位谨始之义终矣万世之
大伦正矣故曰春秋之法大居正非圣人莫能修之
谓此类尔
  辨嗣君u年即位
先儒皆以春秋君薨嗣子逾年即位为正非也不知
圣人所书正以讥非礼且启祸乱之门也在礼天子
崩七日而殡既殡嗣子即位称王以示天下之有主
也诸侯薨五日而殡既殡嗣子即位称公以示一国
之有主也观书顾命及康王之诰曰乙丑王崩齐侯
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
恤宅宗癸酉王麻冕黼裳既尸天子太保毕公率四
方诸侯执壤奠群公既已听命相揖逊而出王释冕
反丧服此嗣君即位之常礼也夫成王崩齐侯必逆
元子钊入翼室居忧以为天下宗主及既殡遂麻冕
黼裳称王受册命同瑁而即位矣既尸天子受诸侯
之奠贽作诰报之君臣之分已定乃释吉凶之服行
丧礼自乙丑至癸酉九日之间已行即位之礼斯周
公之旧典夫子定书取之以存周制周公孔子岂不
知君父方崩嗣子遽吉服即位改元为未可哉盖以
大位奸邪之窥名号不早正则窥伺夺嫡之祸作矣
岂惟天子则然方周公薨丧未逾年伯禽因徐戎之
伐称公以兴师盖诸侯亦然也迨至周衰此礼丧乱
始有逾年即位之制其未逾年也天子不称王诸侯
不称公名之为子故平王以隐三年春三月崩至秋
武氏子来求赙奠虽逾三时不称天王之使以威王
未即位也襄王以文八年秋八月崩至明年春毛伯
来求金虽逾年犹不称天王之命以襄未葬嗣君未
成君也昭二十二年景王崩于夏四月至冬十月王
猛犹称子则异乎康王嗣天子之礼也鲁庄公薨于
秋八月子般至冬十月而称子文公薨于春二月子
赤至冬十月而称子襄公薨于夏四月子野至秋九
月而称子其他列国皆然僖九年春宋公御说卒其
夏襄公称子会于葵丘僖二十二年夏卫侯毁卒其
冬成公称子盟于洮如此之类异于伯禽嗣诸侯之
礼矣呜呼一人之家不幸丧其主父不有家督以为
之主则豪奴悍婢与其他人窝其私藏谋及田宅必
矣矧大而一国又大而天下其可一日而无君乎方
先君不幸逾年而后正嗣君之位号何以绝觊觎之
望塞祸乱之萌耶所以尹氏得以立子朝而抗猛王
室以危诸父得以立闵而s般襄仲得以立宣而s
赤鲁以大乱春秋之多变故盖始于此也使从周公
之典名位早定岂至是乎圣人于春秋所以书其逾
年即位及嗣君称子者皆着其变周礼而启乱源也
近世苏氏读书顾命康王之诰及据汉儒记礼之说
与春秋列国之制谓康王以嘉服见诸侯又受乘黄
玉帛之币为非礼且曰使周公在必不为此夫周公
制礼成康之君召毕之臣相与守之以为常制岂有
非周公之典成康召毕乃行之乎行之非礼夫子定
书乃取之乎不知书之所以存顾命者正以见春秋
之非尔盖苏氏不究春秋之旨故误为之说也

 登极部杂录
孔丛子论书篇子张问曰圣人受命必受诸天而书
云受终于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于天者汤武是也
受命于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读诗书易春秋则不知
圣人之心又无以别尧舜之禅汤武之伐也
卓异记中宗皇帝弘道元年二月六日皇太子即位
嗣圣元年二月八日降庐陵王圣历元年九月十五
日即册为皇太子神龙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重即帝
位谨按中宗皇帝即位后复为